清代诸帝对中华文化的接受、研判与继承

一、清代诸帝对中华文化的接受、研判与继承

满族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代,其先民就和中原建立了联系。活跃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以渔猎为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辽金时期的“春水秋山”、“四时捺钵”、萨满崇拜等哺育了满族文化。1644年,达海创造了老满文,标志着满族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满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著名清史专家李治亭先生称之为“关东文化”。明代后期,随着满洲的不断壮大,其与中原接触越来越频繁。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碰撞,使得满洲统治者越发感到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是满洲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历史的大趋势下,满洲迅速地“汉文化”化,成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传承者与推进者。从清代诸帝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受、研判与继承的视角考察,更为清晰地彰显了各民族文化积极融入文化传统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