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进献御览诗

四、纪晓岚进献御览诗

“琐记搜罗鬼一车”真实地反映了纪晓岚托狐鬼以抒己见,劝诫时弊的一面。但是他作为御用文人,出于维护自身和封建统治的需要,还写了大量的御览诗,又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乖巧、机智、世故、善揣人主之意的封建显宦形象。仅《纪文达公遗集》中收录的就达一百四十六首,而这些御览诗有相当数量是描写避暑山庄或从北京至承德途中的应景之作。约略统计,有近九十首之多。笔者认为有关避暑山庄的御览诗有如下特点:

(一)诗作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乾隆二十一年,第一次扈从承德,他进献十七首御览诗;乾隆三十六年,第二次扈从承德,恭献《御试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诗》五言三十六韵,其余诗作当在乾隆五十二年、五十三年、五十四年、五十七年、嘉庆三年进献。前四年是纪晓岚扈从避暑山庄校理文津阁《四库全书》之时。后一年是纪昀最后一次扈从承德。

(二)诗作内容多是应酬之言,用华丽的词语歌功颂德为其第一旨要。如:

恭和圣制至避暑山庄作原韵

銮舆今又到仙庄,跋涉山川健胜常。

好雨先知年稔足,鲜飙初入地清凉。

田农垦种多丰裕,乡校弦歌久善良。

六十年来培养厚,禽鱼亦自望恩光。

(三)用诗作感谢乾隆帝的知遇之恩。如:

恭和圣制出古北口作原韵

留斡称形胜,雄关控制宜。

四围皆叠嶂,六月亦凉习。

忆纂山庄志,初赓圣制词。

岁富尧丙子,知遇至今恩。

纪昀在诗注中云:“乾隆丙子,臣官庶吉士时,以纂修志书随至热河,恩准一体赓扬,曾恭和圣制《出古北口》诗,自是仰蒙知遇栽培矜宥至正卿今已四十二年,实儒生罕逢之渥宠,恰如张果记唐尧丙子曾官待中。”从注中我们了解到,这首诗作于嘉庆三年,纪昀从乾隆二十一年到嘉庆三年四十二年间,“仰蒙知遇栽培”之恩,先后7次扈从承德,官也从庶吉士做到了协办大学士(正一品),回想四十二年来沐浴隆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四)对山庄政治功用的认识。避暑山庄修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完成兴盛于乾隆年间。其明显的政治功用是作为处理蒙藏事务的策源地,换句话说,即处理政务,招徕远人,巩固北部边防。而造园、涤烦、去暑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纪晓岚对这点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我们稍作留意,不难发现,他的御览诗多是以赞美山庄人间仙境处入笔,以歌颂乾隆帝胸怀韬略、精勤筹边收结。如:

恭和御制秀起堂原韵

畅引吟情翠满堂,岚光树色迥殊常。

数峰奇似云生夏,五月秋肄律应商。

拈句最宜山蕴藉,披襟恰称地清凉。

谁知圣主精勤意,一息筹边到远方。

纪晓岚以他居高位,享盛名,执学术牛耳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活跃在清乾嘉时期,几乎他的每一部重要著述或多或少都与避暑山庄形影相随。由他开始主纂的《热河志》结束了承德“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的历史,由他任总纂官编撰的《四库全书》一部收藏在文津阁更使避暑山庄熠熠生辉。他为编志校书得以七次蒙恩扈从避暑山庄,留下了大量的御览诗,至今仍为一切研究山庄文化的人士所珍视。特别是在山庄开始创作并完成于此的旷世奇书《阅微草堂笔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博雅淹通、隽思妙语的真正通儒。承德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关于他的诙谐幽默的逸闻趣事,显示了他是一位口碑在民,具有广泛影响的封建官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纪晓岚以他的智慧才情为山庄的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使这样一座具有明显政治功用的皇家园林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原载于《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