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河屯行宫的建立

三、喀喇河屯行宫的建立

据《钦定热河志》记载:“喀喇河屯行宫,地本古兴州治,在避暑山庄西南三十五公里,在山庄未建,康熙十六年,圣祖肇举巡典,驻跸于此。嗣是岁以为常……”其实康熙十六年至此地时只有数十间房屋。据《热河园庭现行则例》记载:喀喇河屯行宫,康熙四十三年建。而根据使馆藏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四十年十二月十八日,康熙帝降旨:“照此在喀喇河屯建房一处,内房均加游廊,墙外建堆房一处,其河边修花囿一处,著复绘图呈览。建此房时,派原侍郎托岱、原巡抚喀拜、曾赴两淮盐差之监察御史赫硕色,自力修建。著将彼等召至,会同内务府大臣宣旨。俟上元过后,即去勘察地方,备办所用木石、砖瓦、石灰等物,过年从速修建。”这段旨意说明喀喇河屯行宫是从康熙四十年十二月十八日开始筹建,但是并没有开工。在另一则史馆藏内务府奏销档中记载:康熙四十一年正月初五,内务府奏称“喀喇河屯地方拟建房一处,共大小三百九十七间……共大小松木四千一百五十七根,丈之滚木二千一百二十九根,七尺之滚木四千四百一十八根半”。拟与喀喇河屯行宫同时修建的另两处40间的行宫共需角柱石260块,新样城砖720块,方砖11231块,旧样城砖134725快,小方砖34855块,其他砖1350573块。筒瓦217413块,平瓦578625块。勾头8832块,滴水8832块,黑白石灰3214716斤。由此可见,喀喇河屯行宫的始建时间是康熙四十一年正月初五之后。

喀喇河屯行宫东界蓝旗营,西临西山根,北到下湾村头,南靠101国道,中界滦河。共有房屋414间,花费白银六万一千多两。由滦阳别墅(位于滦河北岸)、宫殿区(位于滦河南岸)、小金山(位于滦河中间小岛)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自东而西又分为东所、中所、西所、新宫。东所:东宫门1间,宫门3间,垂花门1座,大殿5间,东西配房,配殿各3间。后照房5间。中所:东宫门3间,二宫门3间,垂花门1座,大殿5间,东西殿各5间。西所:宫门3座,垂花门1间,大殿5间,东西露顶2间,二殿5间,西书房3间,后照房19间,后垂花门1间。新宫:东门3间,溪月松风殿5间,正门3间,东西值房各3间,云冷碧山有殿7间,澄溶堂殿7间,岩中趣殿7间,西门3间,前殿5间,后殿5间。环碧轩殿5间,逍遥楼5间。另建新宫西北角观音阁3间,河北金山小岛小房3间。滦阳别墅(在西山上)另有翠云堂5间,亭子1座。“从行宫的西北乘舟过滦河可达别墅。因其位于滦河之阳,所以名为‘滦阳别墅’。此处北倚山南临水,山清水秀,清凉宜人。那里槐柳交枝,松柏成荫,花香鸟语,景色绝胜,或临流建阁 ,或倚松建堂。引水在庭,水中置岛。步移景至,韵味无穷。”整个别墅是一派自然、古朴、幽雅、别致的园林风光。

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汪灏等人随康熙北巡到喀喇河屯,当时行宫已初具规模。他在《随銮纪恩》中写道:“行宫宏敞,宫西层楼,面对巨壑。滦河自西北而南,伊逊河自东北而来,合流直过楼下。”六月二十八日,康熙帝收到其兄裕亲王福全病危的奏报,立即动身返京。汪灏等翰林官们留在喀喇河屯行宫校书,并于“巳刻(上午9—11时)移书籍至东宫行殿。”他们在行宫东宫行殿校书十来天。七月初九日,康熙帝处理福全的丧事回到喀喇河屯行宫,汪灏等“仍移植庐于东殿之旁,又过了七、八天,七月十六日,康熙帝才率众离此奔向热河。这一年,行宫竣工,托岱带原职在旗供职,相应准加三级”。

康熙四十三年初夏,康熙帝等人至喀喇河屯住了16天,并于第6天在行宫门殿“亲洒宸翰”,而且是“书大小字顷刻数十纸。诸臣聚观,无不惊喜”。此时,行宫已基本竣工,只殿内外装修尚未最后完成,就只在门殿内题书联了。据有关资料记载,行宫(包括新宫)内殿堂还有“名云岭碧岫”(7楹)者,有名“澄浚堂”(7楹)者,有名“溪曰松风”(5楹)者,有名“岩中趣”(7楹)者,有名“环碧轩”(5楹)者……

在喀喇河屯行宫附近,还有蓝旗营、红旗营、下营房和西营、冰窖、御马圈,以及穹览寺、琳宵观等大型寺庙和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