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游记
汪灏:《随銮纪恩》
张玉书:《扈从赐游记》
赵冀:《檐曝杂记》
吴锡麟:《热河小记》
李调元:《出口程记》
汪灏以庶吉士身份所作的《随銮纪恩》记录了康熙四十二年夏五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十二日共116天康熙皇帝“避暑于塞外,兼行秋狝之典”的全过程。其中经历口内行宫三处,口外行宫八处。此游记值得注意处有五:①它是第一部由扈从文臣较全面记述清帝避暑塞外和木兰秋狝的游记作品。②康熙帝在桦榆沟行宫阐述的作诗、读书、为文之道很值得我们思考。他说:“作诗之道,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格,炼格不如炼意,意之所出,诗自随之。”关于读书,他说:“读书而见诸实用,毋徒寻章摘句。”作文章须“必先人品,文公朱子地步,既高命意又远发为诗歌,自然超人头地,徒擅吟咏安能与之争衡。”③康熙在喀喇河屯行宫颁布《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和《三角形》,并加以论述:“三角形之法,始自中国,流播西洋,今中国失传,而西洋仍留此学,朕年十四,因历法一案,多伤人命,遂于万几暇时,参详会悟得其秘妙。”④康熙到达的第五处行宫便是热河上营,汪灏对行宫周围的名山胜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汪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此行宫并非避暑山庄,但是它在避暑山庄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清帝往来于此行宫,并对其周围的环境进行过考察,才为后来大规模修建避暑山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⑤此次扈从的翰林有汪灏等六名,其中查升“因坠马,手痛未愈,十指不能屈伸,比复发肿,上传谕令剖一羊,乘热以两手入羊胃,移时痛止,指掸如意,真神验也”。体现了康熙对扈从文臣的爱护怜恤。
大学士张玉书《扈从赐游记》,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康熙四十七年六月扈驾塞北,蒙恩两游热河行宫的情况。在他的游记中,描述了澄波叠翠、芝径云堤、长虹饮练等康熙十六景。而且明确说明此时避暑山庄尚称“热河行宫”。张文的结语非常精彩,他说:“宇内山林无此奇胜,宇内园亭无此宏旷,先后布置,皆由圣心指点而成,未成之时,人不知其绝胜,既成之后,则皆以为不可易矣。大抵顺其自然,行所无事,因地之势,度土之宜而成,以人事区画其间,经理天下,无异道也。”短短数语交代了行宫的规划原则和宏旷奇胜的皇家气派,其着眼点落在康熙指点园林和经理天下的道理是一致的,身为弼辅大臣,能深深地体会到皇帝经营热河行宫的良苦用心,实在是意料中事。《随銮纪恩》和《扈从赐游记》这两部游记合在一起恰好为我们提供了避暑山庄产生和早期发展的脉络。
赵翼是清朝著名诗人,历史学家。乾隆二十一年被选入军机处行走,他先后四次扈从乾隆木兰秋狝,至避暑山庄“每扈从出塞,戎帐中无几案,辄伏地起草,顷刻千百言,不加点,大学士傅恒、汪由敦尤重之”。所作的《檐曝杂记》共六卷,他在第一卷《蒙古诈马戏》中描写道:“上每岁行猃,非特使旗兵肄武习劳,实以驾驭诸蒙古,使之畏威怀德,弭首帖伏而不敢生心也。上至热河,近边诸蒙古王公例来迎谒。秋八月万寿节,行宫演大戏十日,蒙古王公皆入宴,兼赐蟒缎诸物。行围兵一千三百名,皆蒙古也……”这段记述素为研究清史者所重,因为作者站在历史高度上对其亲身经历进行了俯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