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承德坛庙文化与保护开发
2025年10月13日
论承德坛庙文化与保护开发
王树平,包得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 有清一代,承德地区修建了大量的坛庙,分布范围广泛,类型多样,但保有“杂而有序”之特点。清代承德的坛庙建设,反映了当地官民的信仰特点,其中最突出者有三:政府导向下的文神、武神信仰;重农思想影响下的农业神信仰和儒释道杂糅的多元化信仰。承德独特的坛庙文化是其浓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承德坛庙多数已遭毁坏,现存的诸如文庙、关帝庙、城隍庙、魁星楼等坛庙更需要我们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使之在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地方历史、打造国际名城等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清代承德;坛庙文化;官民信仰;保护开发
在历史上承德地区长期“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康熙《溥仁寺碑》语),发展殊为缓慢。至清代康熙帝建设避暑山庄始,在朝廷政治力量的加持下,承德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一跃而成为塞外一大都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文化上观之,承德虽地处塞外,实与内地紧密相连,浑然一体,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与传统祭礼有关的坛庙在承德大量出现。这些坛壝的建置,体现了关内关外文化一体同根的特点,也是儒释道文化交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