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总序:建设特色栏目集群 提升高校学报影响力
序 言
避暑山庄建立与承德社会变迁
一、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二、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三、人口增加,蒙、满、回、汉等多民族融合
(一)人口剧增
(二)民族融合深入发展
四、地方官学的兴起与近代教育的出现
避暑山庄形成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一、热河上营
二、热河行宫
三、避暑山庄
略论避暑山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清帝驻跸山庄,如在京师处理政务
(一)勤于政事的康乾二帝
(二)驻跸山庄,如在京师处理政务
(三)通过邮驿传递公文下达圣谕
二、清帝驻跸山庄,如在京师上朝议事,举行庆典
(一)上朝议事,决定国策
(二)举行庆典,颁布嘉奖
三、清帝驻跸山庄,如在京师开展政治活动
(—)接见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二)接见宗教领袖
(三)接见外国使者
乾隆帝用兵统一准噶尔蒙古的决策刍议——以乾隆帝在热河的活动为例
一、乾隆帝统一准噶尔战略决策的变化
二、乾隆帝热河接见准噶尔来降首领
三、影响乾隆帝统一准噶尔决策因素分析
清帝北巡和喀喇河屯行宫的建立与覆灭
一、清代皇帝出巡口外与驻跸喀喇河屯行宫情况
二、喀喇河屯行宫建立的原因
三、喀喇河屯行宫的建立
四、喀喇河屯行宫的衰落
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看清代少数民族政策
一、清入关前,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成功采用联姻政策,是清代民族政策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处在要冲位置,使其成为联姻省亲和瞻佛礼尊的重要场所
二、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它们的建造也是清帝实行民族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怀柔内外、成就统一的基地
(一)普宁寺
(二)安远庙
(三)普乐寺
(四)普陀宗乘之庙
(五)须弥福寿之庙
四、结语
从建筑规制与陈设看热河文庙的皇家色彩
一、热河文庙的建筑布局
二、热河文庙建筑规制体现的皇家色彩
三、热河文庙内部陈设体现的皇家色彩
四、结语
风雨非常三百年——关于大避暑山庄文化的对话
读戴逸先生的《应该建立“避暑山庄学”》——编写《避暑山庄学概论》的总体思考
一、《避暑山庄学概论》的研究对象
二、《避暑山庄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三、《避暑山庄学概论》的编写原则
(一)可吸取已有成果但要自成体系
(二)应以明确的观点与科学论述组织材料
(三)应涵盖丰富而又准确的知识
关于大避暑山庄文化的思考
一
二
三
避暑山庄文化点滴——避暑山庄三百年文化沉思
避暑山庄文化反映“康乾盛世”政治与经济
一、山庄反映“盛世”时期清政府的政治作为与权威
(一)山庄反映“盛世”时期清政府在少数民族中的政治权威
(二)山庄反映“盛世”时期清政府在朝贡国中的政治权威
二、山庄反映“盛世”时期清政府的经济实力
(一)山庄造园的发展反映“盛世”经济实力雄厚
(二)山庄的礼仪活动反映“盛世”国库储存丰盈
清初对中华文化的接续及其在山庄的呈现
一、清代诸帝对中华文化的接受、研判与继承
(一)清帝对中华文化的接受与继承
(二)清帝对中华文化的研判与继承
二、避暑山庄:贮藏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
(一)清代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与总结,是一个封建文化集大成时代
(二)文津阁贮《四库全书》
扈从文臣与山庄文化
一、扈从文臣
二、扈从文臣的重要著述
(一)赋
(二)跋
(三)碑记
(四)诗
(五)游记
(六)纂修《热河志》
(七)校理《四库全书》
三、绘画作品
四、结语
避暑山庄文化与辽金捺钵习俗
古代承德——辽代捺钵的主要地
金、元“春水秋山”——捺钵习俗的延展
避暑山庄文化——辽金捺钵文化的丰富与创新
避暑山庄与清代秋审勾决制
一、避暑山庄与清代秋审
二、关于秋审勾决的典仪
三、康乾嘉三帝处理勾决综述
四、康熙帝勾到的情况
五、乾隆帝勾到的特点
六、嘉庆朝的勾到情况
热河道库:清帝巡幸热河时期的备赏银库
一、热河道库概况
二、热河道库经费的来源
三、热河道库银两的奏销管理
四、热河道库备赏功能的衰减
纪晓岚与避暑山庄
一、纪晓岚总纂《热河志》
二、纪晓岚主持编纂《四库全书》
三、纪晓岚创作《阅微草堂笔记》
四、纪晓岚进献御览诗
热河文庙秘藏的国宝重器——文王鼎
论承德坛庙文化与保护开发
一、承继与发展——清代承德坛庙的建置概况
二、神祇与崇拜——承德坛庙所反映的官民信仰
(一)政府导向下文神、武神信仰
(二)重农思想影响下的农业神信仰
(三)儒、释、道杂糅的多元化信仰
三、保护与开发——承德坛庙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离不开寺庙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有效保护现存承德坛庙,合理开发坛庙文化
清代承德关帝崇拜与关帝庙考述
一、清代承德关帝庙修建之简况
二、清代承德关帝崇拜之原因
(一)共性因素
(二)个性因素
三、结论及余论
须弥福寿之庙民族团结价值研究
一、须弥福寿之庙的建筑背景
二、从须弥福寿之庙透视康乾边疆民族政策
三、从须弥福寿之庙建筑风格看民族文化的融合
(一)藏汉结合的建筑布局反映出清代民族文化的融合
(二)琉璃牌坊体现着清代民族文化融合
(三)妙高庄严殿和吉祥法喜殿突显了清代民族文化融合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