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牌坊体现着清代民族文化融合
琉璃牌坊处于须弥福寿之庙的中部,为三间四柱七楼形式,由各种形状的琉璃饰件镶嵌而成。牌坊的边柱及大小额坊上雕刻多种花卉。牌坊的四柱是黄绿琉璃相间的云纹和绿柏图案。中间为“一统江山”图案。正面中间嵌白玉石匾额,上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乾隆御笔题额“总持佛境”,是说六世班禅居住的宗教圣地统领天下万法。石匾四边嵌黄琉璃龙戏珠图案。
在承德皇家寺庙中只有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和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中建有琉璃牌坊,这两座琉璃牌坊,全部使用等级高贵的黄绿釉琉璃装饰,在封建社会里牌楼非比寻常,一般建筑物不允许使用,而且使用黄绿琉璃牌楼更是有规定。黄色是尊贵的色彩,唐代把黄色定为代表皇室的颜色,其他人不能用。在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陵墓及敕建的寺庙准用黄色,其他人不得擅用,宗室亲王、郡王、贝勒等高级官员,只能用绿琉璃屋顶。在等级森严的大清朝琉璃牌坊更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据须弥福寿之庙山门外下马碑记载:“凡蒙古、扎萨克等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及喇嘛准登红台礼拜,其余有官职者,许在琉璃牌坊前瞻叩,余既不准入庙门。其入庙门者,不得由中路行,俱令进左右掖门,以昭虔敬……”过琉璃牌坊只有皇帝才可以从中门通过,登红台礼拜,其他够级别的官员可从两侧门通过,无官职者只能在庙门外叩拜。当年六世班禅与清帝一起同登红台,能够受此皇恩,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琉璃牌坊“二楼”正中嵌黄色琉璃正龙盘坐大花板,一条巨龙张口瞠目,周围祥云环绕,硕大的火焰宝珠翻飞滚动。须弥福寿之庙中的这种独龙戏珠图案也是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充分体现了寺庙的高贵等级。
这些本属清代皇家寺庙特点的建筑风格被应用于藏传佛教建筑之中,既充分体现了清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和等级制度,更体现出清帝对藏传佛教黄教的尊崇,体现了清代的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