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扈从文臣
清帝每次前往避暑山庄,所有扈从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皆是皇帝钦点。由于扈从人员众多,本文只着眼于康乾两朝扈从文臣的研究。这些扈从文臣品秩不一,有庶吉士、翰林院修撰、侍读学士、内阁中书、日讲起居注官、侍郎、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各馆总裁、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尚书、大学士等,几乎囊括了清廷所有的文职职位。据记载,康熙朝主要有高士奇、励杜讷、陈元龙、高其倬、张玉书、蒋廷锡、汪灏、查慎行、张廷玉、汤右曾、刘崖、王敬铭、王之枢、沈喻、冷枚、王原祁等;乾隆朝有傅恒、汪由敦、梁诗正、钱陈群、刘纶、于敏中、梁国治、蒋溥、尹继善、沈起元、史贻直、阿克敦、嵇璜、金德英、德保、介福、秦蕙田、王际华、钱维城、陈志华、国柱、赵翼、董邦达、裘曰修、纪昀、钱大昕、刘统勋、观保、张泰开、王鸣盛、窦光鼎、陈兆仑、彭启丰、刘星炜、申甫、汪廷、嵩贵、观庆、边继祖、庄存与、李中简、奉宽、金牲、程景伊、钱载、刘墉、百龄、和珅、董诰、杜玉林、阿肃、周煌、孔毓文、谢墉、冯应榴、图敏、戴衢亨、汪永锡、吴锡麒、李调元等。这些文臣多是清史留名的重要人物,他们有的是历经两三朝的老臣,如张廷玉,既扈从康熙多次来过避暑山庄,也伴驾乾隆前来。有的文臣年轻时以品秩低下的职位前来,后随着官位的升高,以不同的身份多次扈从避暑山庄,如纪晓岚,第一次扈从避暑山庄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他当时只有32岁,职位是庶吉士,后来又6次扈从,最后前来时,已74岁,官位也达正一品的协办大学士;有的是父子同朝为官,共同伴驾,如刘统勋、刘墉,董邦达、董诰;还有扈驾病逝于避暑山庄的,如康熙朝大学士张玉书,康熙五十年(1711年)五月“从上幸热河,甫至,疾作,数遣御医调治,不能起,未及缮遗疏而薨……‘康熙’赐金千两庀丧具,又命内务府监制帐幔,沿途护送至京”。
可以想见,这些文臣以不同身份,得以扈从避暑山庄,这在他们看来是皇恩浩荡,光耀门庭,事实也确实如此。乾隆十二年,浙江巡抚常安为汤右曾《怀清堂集》作序曰:“我圣祖仁皇帝宠遇特隆,所著文光果诗,尝得睿藻赐和,又命随诸王大臣游避暑山庄,一时异数朝右,莫不欣羡其荣。”可见扈从避暑山庄有多荣耀。而在扈从官员本身,他们的感受或许就更为强烈。大学士纪昀于嘉庆三年(1798年)所作《恭和圣制出古北口所作原韵》诗注中云:“乾隆丙子,臣官庶吉士时,以纂修志书随至热河,恩准一体赓和,曾恭和圣制(出古北口)诗,自是仰蒙知遇栽培矜宥,荐至正卿。今已四十二年,实儒生罕逢之渥宠,恰如张果记唐尧丙子曾官侍中。”从中我们了解到,纪晓岚从乾隆二十一年到嘉庆三年42年间,“仰蒙知遇栽培”之恩,先后7次扈从避暑山庄,官也从庶吉士做到了协办大学士,回想42年来沐浴隆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此,扈从避暑山庄,不仅得到同僚的“欣羡其荣”,自己本身亦感“罕逢之渥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