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总纂《热河志》

一、纪晓岚总纂《热河志》

纪晓岚,名昀,又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奕道人、孤石老人,人称茶星、纪河间,谥文达。生于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官至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兼国子监事,官位达到一品,一生极其荣耀和显赫。他曾经数次来到避暑山庄,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他三十二岁时被授予庶吉士,因纂修《热河志》第一次扈从到承德,据《钱竹汀居士年谱》载:“尚书休宁汪文端公由敦、侍郎新建裘文达公曰修、富春董文恪公邦达,被旨修《热河志》,属居士(钱大昕)与纪晓岚任总纂之役。其秋大驾幸木兰,汪、裘二公奏二人,即令扈从热河,就近采访排纂。途中恭和御制诗进呈,天语嘉奖。由此馆中有南钱北纪之目。”可见这一年,他被三位授业师汪由敦、裘曰修、董邦达推荐,与钱大昕任总纂官,奉诏编纂《热河志》。

《热河志》最后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因《热河志·进表》记载“御前待卫内大臣户部尚书(臣)和珅,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臣)梁国治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臣等奉敕编辑《热河志》成书,谨奉表上进者……”其中没有提到纪晓岚,许多人误认为纪晓岚没有参加编写。笔者认为,《热河志》编纂开始于乾隆二十一年,完成于乾隆四十六年,这期间有许多人参与编纂,像前文提到的汪由敦、裘曰修、董邦达、纪晓岚、钱大昕,还有曹仁虎、和珅、梁国治。但是《热河志》最初是由纪、钱两人任总纂编写而成八十卷,首创二十四门的体例。因内容比较简略,后奉乾隆帝旨意,增补内容,详加辨证。所以曹、和、梁三人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续编《热河志》。曹仁虎《热河怀人》可以证明纪晓岚参与其事。诗云:

河间著作才,舆志资编纂。初登词苑班,即备属车选。踵事逮末儒,依类订成卷。余义在引申,匪曰夸证辨。

“河间”即纪晓岚。曹在诗注中说:“庶常扈从热河,始于先生(此指纪昀)暨钱竹汀,以方创辑《热河志》也……余承先生后,增订《热河志》,体例一遵原书,惟辨老河之非即白狼水;潢河之非即饶乐水;中京长兴县,即在大定府城内诸条,为前书所未及。”小纪晓岚八岁的曹仁虎,官至侍读学士,接替纪晓岚增订《热河志》,另有《续怀人诗》,表达对纪晓岚的钦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