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承德关帝崇拜与关帝庙考述

清代承德关帝崇拜与关帝庙考述

包得义,王树平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 在清帝沿袭前代成例持续追封关羽的影响下,关羽崇拜最终于清代达到鼎盛。作为清代前期第二个政治中心的承德,有清一代先后修建了三十多座关帝庙。考察清代承德关帝崇拜的兴盛,除与帝王的推崇和对关羽护国神的神职认定有关联外,还与完善大型皇家宫苑祠庙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设置、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有关。而到后期随着对关帝财神神职的突出推崇,关帝崇拜也越发呈现出强烈的世俗性倾向。

[关键词] 清代;承德;关帝崇拜;关帝庙;财神

古代中国很早就进入了农业社会,且持续历史久远,形成了以分散封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本的农业文明。这种文明影响了中国人讲求现实利益的文化心态,具体到宗教信仰方面,也表现出谋求对现实利益的直接救助,具有很强烈的功利性。在古代中国人的眼中,处处有神,物物有灵,时时也有神,故而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古人崇拜的神灵对象中,有对自然万物诸如天地、山川、风雷、云雨等的崇拜,也有对动、植物的崇拜,还有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的崇拜。其中,在受到后人崇拜的历史人物(大多已神灵化)当中,最知名者当推“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帝。作为最受国人崇拜的威名显赫的神灵,关帝的影响遍及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世界,关帝信仰也成为普及于都市、乡村,并且走向世界的人神信仰。所以,关帝信仰的研究一直都是学者关注的对象,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论著也很多。宏观上来看,20世纪学界对于关帝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关公信仰起源、流变、影响、神职等问题的探讨;进入21世纪后,关公信仰问题研究在前面的基础上,进入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时期。然而,国内目前的关帝信仰的研究,从研究方法和内容来看,多属历史学范畴,比较忽略关帝信仰的活态民俗文化,且现有研究中涉及田野调查的也多为南方及台湾等关帝信仰盛行区域的调查;整体上不均衡:侧重南方,忽略北方;宏观论述多,具体考查少。而地处塞外的承德在清代先后修建了30多座关帝庙,当时官方和民间各有不同的尊奉仪式,对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较为深远。承德地区皇权文化的影响、藏传佛教的渗透等,都使得承德关帝信仰具有不同的特色,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