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之庙的建筑背景
2025年10月13日
一、须弥福寿之庙的建筑背景
须弥福寿之庙建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的驻寺扎什伦布寺而建,是承德外八庙中兴建最晚的一座喇嘛庙。此庙在避暑山庄的北面,小布达拉宫的东面,依山就势,占地面积37900平方米。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乙丑,谕军机大臣:昨据章嘉胡图克图奏称,班禅额尔德尼因庚子年为大皇帝七十大寿,欲来称祝。朕本欲见班禅额尔德尼,因道路遥远或身子尚生(未出痘),不便令其远涉。今即处于本愿实属吉祥之事,已允所请。是年朕万寿日,即驻热河,外藩必集,班禅额尔德尼若于彼时到热河,最为便益。已谕令承办,虽为日尚宽,而早为部署,更觉从容妥当”。六世班禅为清帝祝寿早在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就已确定下来,乾隆皇帝认为班禅自愿来觐实乃大清的“吉祥善事”。遂采取“敬一人而千万悦”的宗教策略,不惜重金,兴建须弥福寿之庙,以为六世班禅来承德居住之所,故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有关资料显示,此庙从动工到落成只用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建庙时间虽短,但寺庙建筑布局合理,气势恢宏,庙内陈设也极尽奢华。据嘉庆五年(1800年)行宫陈设档记载,庙内各类佛像多达数万尊,班禅源流画及墨刻填金婆罗树画轴,各类佛、菩萨、护法神画像,唐卡等,以及各种供器、法器、仪仗,不胜枚举。如此庞大的工程用极短的时间完成,就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也很困难。这充分说明清政府对西藏领袖六世班禅到来的重视程度。
乾隆皇帝在《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中写道:“布达拉既建,伦布不可少。择向兴工作,亦以不日成。都纲及寝室,一如后藏式。金瓦映日辉,玉幢扬风舞。自成动静偈,朗标色空喻。”恰当地说明了须弥福寿之庙建庙的背景、速度、形制和落成后的壮丽,以及皇帝对班禅大师及佛法的崇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