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远庙

(二)安远庙

安远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形制上模仿新疆伊犁河畔的固尔扎庙(又称伊犁庙)。固尔扎庙是漠北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每年夏季远近牧民都到这里集会,顶礼膜拜。固尔扎庙于乾隆二十一年被民族分裂分子阿睦尔撤纳溃军烧毁。清军平叛后,有功的达什达瓦族全部迁住热河。乾隆考虑到给达什达瓦族提供佛事场所,遂命在武烈河东岸建造此庙。安远庙落成后厄鲁特蒙古各部首领每年夏季都到热河聚会。

安远庙具有明显的蒙古建筑风格。其布局平坦、宽敞、开阔,中轴线分明,规整对称,主体建筑是藏族寺庙的“都纲”(都纲是可以容纳几千僧人念经的殿堂)法式,又揉合了汉族寺庙的艺术手法,在外八庙中独具一格。从表面看,修建安远庙是为了满足达什达瓦部众的宗教需要,其实在乾隆帝所撰《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碑文》坦言:“予之所以为此者,非惟阐扬黄教之谓,盖以绥靖荒服,怀柔远人,俾之长享乐利,永永无极云。”也就是说,他的真正意图,还是以此为手段,达到引导和教育达什达瓦部众以及其他民族利益群体增强热爱祖国的观念、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持和平安定局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