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庆典,颁布嘉奖
清帝在木兰秋狝与驻跸山庄期间,经常举行各种庆祝仪式。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庆功类,一般用于围猎结束,或军事行动获胜后举行;一是宴请类,主要用于各种政治活动的庆典中,包括宴请各少数民族首领、宗教领袖和外国使节等;一是祝寿类,主要指皇帝的万寿节庆典。
在庆功类的庆典活动中,以木兰秋狝大典影响较大。据统计,清帝举行木兰秋狝大典达一百零五次之多,每次秋狝礼成都举行盛大的庆功会,奖励有功的将士,宴赏前来朝觐的蒙古王公和参加行围的将士。筵宴在御营中的大蒙古包以及避暑山庄举行,盛况空前。康熙的七律诗《塞上宴诸藩》,真实记述了他设宴、赏赐、慰劳扈从巡幸狩猎的喀喇沁王公、塔布囊等蒙古各部首领及属下情形:“龙沙张宴塞云收,帐外连营散酒筹。万里车书皆属国,一时剑佩列通侯。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彩斿。声教无私疆域远,省方随处示怀柔。”这首诗是康熙二十年四月,康熙出喜峰口巡视塞外,赏赐和宴请来朝见的蒙古各部首领及其属下时所作,不仅表现出北方边境安定、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也表达出诗人希望将无私的声威和教化传播到更遥远的边疆,随时随地安抚远方的民众。
宴请类庆典仪式,在避暑山庄举行得最为频繁。特别是接见各少数民族首领、宗教领袖和外国使节之后的赐宴,是清帝政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杨天在等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及其历史作用》文章里统计,从乾隆十七年至嘉庆二十年的六十三年中,仅在万树园举行的庆典活动就有五十二次,而乾隆年间就达四十七次之多。影响较大的有乾隆十九年清政府在山庄接见准噶尔部杜尔伯特台吉“三策凌”,连续五天在万树园大摆灯宴,燃放烟火等。乾隆皇帝还写了《宴都尔伯特亲王策凌郡王乌巴什等于万树园诗以纪事》等诗,来纪念此事。著名的“多伦会盟”也是以赐宴的形式举行的。康熙三十年四月,在木兰围场西北五十公里的多伦诺尔草原上,康熙帝设宴召集喀尔喀三部蒙古王公贵族和四十九旗王公,举行了会盟,颁赏爵位,以调节他们之间的纠纷。筵宴呈现一派以皇帝为中心的团结、统一、和谐气氛。多伦会盟结束了长期以来喀尔喀蒙古的内部纠纷,促进了我国北方蒙古族的团结,朝廷加强了对喀尔喀的管理,使之成为保卫边疆的重要力量。为纪念此事,清政府在多伦诺尔修建汇宗寺以彰盛典,康熙皇帝还亲题《多伦汇宗寺碑文》,以示纪念。
颁布嘉奖是指清帝在塞外举行的各种庆典活动中,对参加活动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宗教领袖和外国使节给予的奖赏。清帝颁布的奖赏种类很多,主要有两类:一是封爵,二是赏赐。清帝把颁布嘉奖作为管理朝政的政治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处理民族问题过程中,用以密切同各少数民族上层的关系。每次巡幸塞外或行围,清帝都要接受内蒙古诸部王、公、台吉等人的朝贡、请安,并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对他们分别予以赏赐。清帝通过例行赐宴、赏赉,奖励秋猎有功贵族和将士,并通过会盟、封爵、赏赐、联欢等各种活动,密切同各民族的关系,也体现了清帝在处理民族宗教事务中的一片诚心与细心。其目的之一是彰显皇威和大清王朝的富有,并表明皇帝的优恤之情。
封爵是从政治上给予优厚的待遇。这是清帝在处理民族问题中常用的策略之一。对于率众归附清王朝的少数民族首领封以亲王、贝勒、郡王、台吉、贝子等爵位,有的还任命为盟长、旗长等,从清政府的角度确立他们的政治地位,这些举措,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令西北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更加心向朝廷,络绎不断地到避暑山庄朝见皇帝。颁赏是指清帝在奉行的各类庆典活动中颁发的物质赏赐。赏赐的物品种类繁多,大体分三类:一类为金、银、玉、宝石等器物,一类为绫、罗、绸、缎等衣物,一类为鞍、马、弓、刀、茶、扇、荷包等物件。赏赐的对象,上自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领袖和外国使节,下至参加围猎的官兵及蒙古八旗属下。清帝通过物质赏赐,密切了彼此感情,增进了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