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见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清朝初年,康熙历经南征北战,特别是三次亲征蒙古噶尔丹叛军后,蒙古各部纷纷归顺朝廷。为了安抚与团结蒙古各部,使他们成为国家的藩屏,保卫大清帝国的边疆。加之塞北热河地近内蒙古,气候凉爽,蒙藏等少数民族未出天花者,担心步入京师染病,不以来此地为惧。在此创建避暑山庄,既便于皇帝出塞巡幸,又可在山庄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密切清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因此,清朝前期,朝廷以避暑山庄为基点,经常举行有利于结好少数民族的活动。
从康熙到乾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经常在避暑山庄拜见清朝皇帝,这里成为清朝政府料理民族事务的重要场所。康熙塞外巡幸期间,蒙古诸部相继来朝,络绎不绝。喀喇沁、科尔沁、敖汉、翁牛特、巴林、土默特、奈曼、喀尔喀、克什克腾、鄂尔多斯、厄鲁特、苏尼特、扎鲁特等诸部落王、公、台吉、额驸等纷纷来朝,康熙帝均以礼接见。召见地点有头沟、热河上营、行宫、青城、黑湾口等地。乾隆年间到山庄及各行宫入觐的人数更多,范围更广。入觐人员除蒙古诸部外,还包括准噶尔都尔伯特、辉特、绰罗斯、和硕特、土尔扈特台吉、吐鲁番四部、喀什噶尔郡王、阿木齐伯克、青海扎萨克郡王、哈萨克、布鲁特等。受朝地点多在澹泊敬诚殿,召见、赐宴地点多在避暑山庄依清旷殿、卷阿胜境殿,此外也在张三营等行宫召见、赐宴。其中影响较大的事件有接见我国漠西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贵族“三策凌”、辉特部台吉阿穆尔撒纳、四卫拉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四部)、准噶尔部蒙古的一支达什达瓦部众、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等上层人物。
乾隆十九年,乾隆在避暑山庄举行盛大仪式,欢迎“三策凌”的到来。这里所说的“三策凌”,是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策凌、策凌乌巴什、策凌孟克。乾隆十八年夏,“三策凌”因不满达瓦齐的统治,毅然率领本部三千余户一万多人投归清王朝。乾隆皇帝早就有心解决准噶尔蒙古问题,完成康熙、雍正两朝未竟之业,统一祖国的西北边疆。为了表彰他们维护统一的爱国行动,乾隆皇帝立即调拨牛羊、粮食帮助他们安顿生活。又为他们编旗设盟,任命策凌、策凌乌巴什为正副盟长。乾隆十九年夏初,乾隆皇帝在澹泊敬诚殿接见了他们,并册封策凌为亲王,策凌乌巴什为郡王,策凌孟克为贝勒,其他贵族也各封以爵位。此后,又连续五天在万树园大摆宴席,燃放烟火等,内蒙古、青海、喀尔喀诸部王公也陪同宴饮。乾隆为了纪念这件重大政治活动,命西洋画家郎世宁绘制了《乾隆在万树园接见蒙古杜尔伯特部三策凌图》。
乾隆十九年冬,乾隆不辞辛苦,冒着严寒再次来到热河,为的是在避暑山庄接见厄鲁特蒙古辉特部台吉阿穆尔撒纳。此后册封他为亲王,册封讷墨库、班珠尔为郡王,其他头领分别册封为贝勒、贝子、公、台吉等。乾隆皇帝从“三策凌”和阿穆尔撒纳来归的交谈中,了解到准噶尔部的内部矛盾,看出了解决厄鲁特蒙古的契机,于是决定铲除长期割据于西北的分裂势力,并由军机处拟定了进军计划,将出兵日期由四月改为二月,为顺利消灭准噶尔割据势力创造了条件。在平叛过程中,西北各民族的上层人物,对清政府的向心力大为加强。他们络绎不绝奔赴山庄朝见清朝皇帝。杜尔伯特台吉伯什阿噶什、哈萨克中帐阿布赉汗都曾被乾隆接见。天山南北统一后,厄鲁特蒙古四部、哈萨克、维吾尔、布鲁特的贵族们,踊跃来山庄朝觐,反映了清朝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已空前巩固和加强。
乾隆二十四年,避暑山庄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准噶尔蒙古的一支——达什达瓦部迁居热河。清政府将他们编为九个佐领,归入热河驻防八旗,发给粮饷,并在普宁寺周围建房,安排住处。达什达瓦部前来热河之后,乾隆还在武烈河之东的山冈上,仿照伊犁固尔扎庙的样式修建了安远庙,供他们瞻仰参拜,让他们仿佛又回到了伊犁固尔扎庙一样,感到格外亲切。
继达什达瓦部迁居热河之后,乾隆三十六年,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等,从伏尔加河率众三万多户十六万人,万里东归返回祖国,渥巴锡等人到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是又一件大事。土尔扈特部众不忍外族凌辱,历尽千难万险,长途跋涉,到达伊犁时人员“仅以半计”。为纪念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乾隆亲自写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篇文章,用满、蒙、汉、藏四体字刻于两块巨型石碑之上,至今仍屹立于普陀宗乘之庙碑亭之内。
康乾时期来避暑山庄朝觐皇帝的不仅有北部边疆的少数民族首领,还有来自台湾的高山族头目。高山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是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一员。康熙二十三年,派将军施琅攻占台湾后,遂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当时称高山族为“番”或“土番”。乾隆时期每年台湾高山族的头目,都要携带贡品到北京或热河觐见皇帝。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初,高山族“生番”头目怀目怀等十二人抵达热河,他们与其他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一同,参加了乾隆帝的八旬盛典。朝鲜使臣柳得恭在《滦阳录》中作了生动的描述,“着绿长衣,外穿红短衣,缘以金线缎;冠前后檐崛起,龃龉,画云纹,正中如穹窿。梁列插鸡羽,冠左右悬小铜铃各三,行步丁当。项悬木牌,一面书名,一面书其所居社名”。乾隆对高山族头目的到来非常重视,在他们到来前,遣专人接迎,返回时,又派员专程护送,甚至返途中一番目因出痘治疗无效身殁,乾隆还派人备棺盛殓护送回台。乾隆在避暑山庄接见高山族头目怀目怀等,在我国历史上谱写了台湾人民不断派代表向清政府表示倾心向化的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清朝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