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15:用“SMART法则”确定目标
管理工具 Management tool
SMART法则,是一项很著名的目标管理法则,最早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具体包括五项原则:具体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现实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有相关性的(Relevant)、有时限的(Time-bound)。
曾经有三组队员,跟着向导去10公里外的村庄露营。第一组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远近,只知道跟着向导向前走。第二组知道村庄名字,也知道路程远近,只是所经过的路上没有里程指示牌,只能边走边向行人打听。第三组既知道村庄的名字,也知道路程远近,而且每经过1公里,就能看到一个指示牌。
现在请问,这三组队员,哪一组能最快到达露营目的地呢?
显然是第三组,因为他们的目标明确、具体,路程可以衡量,且相关因素都比较完备。这就是本工具对目标所能产生的作用的最好诠释。
适用场景 Applicable scene
★工作目标模糊,实现方式模糊
★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不确定,相关因素不明确时
如何使用 How to use
Tip1:Specific——模糊的目标没有意义
如果想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就一定要避免设定的目标太模糊,很多目标难以实现,很大程度是由于目标太过于模棱两可。所以在一开始就要把目标定得相当具体,销售额实现20%的增长就是模糊的,实现200万的增长就是具体的。
Tip2:Measurable——只有可衡量才能真正心中有数
定下了增长200万销售额的目标,只是明确了目标,想要如何实现它,还需要非常量化的步骤。就像前面分头去露营的那些人,浑浑噩噩地向前走,不如一公里一公里地计算,前者浪费了时间不说,由于缺少前期的分析预判,除了不能知道距离目标还有多远,还有很大可能多走冤枉路。
Tip3:Attainable——可实现的目标不是好高骛远
设定的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一个企业设定了年度经营目标增长200万,是基于企业规模、市场环境、自身优势的多重考量,但一个打工人给自己设定年度收入增长200万的目标,除非中了彩票,否则哪怕是靠着996,白+黑的拼命三郎模式,也难以实现。客观实际可实现的才叫目标,否则就是好高骛远,甚至是痴人说梦。
Tip4:Relevant——紧密相关的因素不可或缺
露营的路上没有指示牌,就相当于一场探险,指示牌是关键信息,重要的相关因素。我们设定目标也是一样,适合的岗位,适合的工作内容,都是我们顺利实现目标的重要相关因素,找到它们,我们才能走得顺畅,走得长久。
Tip5:Time-bound——没有时间节点的目标是海市蜃楼
时效性是确定目标的关键一环,增长200万销售额的经营目标,是在未来一年内实现,还是在未来三年内实现,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像有些人,设定了要减肥10公斤的目标,但没有确定具体时间限制,减肥也就成为了一纸空谈。
注意要点 Points for attention
*任何目标的达成都适用于SMART法则,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了超高效能人士。
*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形成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