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本科院校改革探索 理论与实践》简介
《新型本科院校改革探索 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是由.曹子建主编创作的,《新型本科院校改革探索 理论与实践》共有129章节
1
∣前言∣
成都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四川教育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转制成为普通本科。转制之际,正值新升格本科院校发展的讨论空前热烈之时。在这次大讨论中,各派观点纷纷登场...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上篇 新型本科院校的理论探索 第一章 新型本科院校发展概况与现实困境 第一节 我国新型本科院校发展概况 一、新型本科院校的内涵 二、新型本科院...
3
上篇 新型本科院校的理论探索
...
4
第一章 新型本科院校发展概况与现实困境
20 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稳定,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渐增长。中央和省市政府审时度势,实施了依托地方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重...
5
第一节 我国新型本科院校发展概况
在描述新型本科院校发展概况之前,需要对新型本科院校的概念进行解读。新型本科院校这一概念虽然在较早前已经有学者在使用,但至今仍有很多含混之处,其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厘...
6
一、新型本科院校的内涵
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新建本科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概念。较早使用“新建本科院校”一词的是盐城工学院的姜采英,该词特指那些经由专科学院合并升格而来的本科院校。[2]此后,...
7
二、新型本科院校的兴起背景
我国新型本科院校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它们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盛开的一朵奇葩。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们的兴起...
8
三、新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历程
新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生力量,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传统老牌本科院校向研究生教育转移的大趋势下,新型本科...
9
第二节 新型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内部困境
新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其原有的办学思维、管理体制方式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其后的发展模式。因此,新型本科院校虽然在办学层次上提升了,但其内...
10
一、学校发展定位的困惑
新型本科院校因“升格”或“合并”而产生,起初在办学思路上都会感到不适应。这类院校是在社会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变革调整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对于怎样办学并无经验...
11
二、内部治理结构不顺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权力的分配制约,以及利益实现的制度规定、体制安排和机制设计。[30]具体说来,高校内部治理主要包括高校内部的权...
12
三、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在任何一所高校都是重点任务,新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短期内还不可能达到自身预期的目标,在队伍建设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难。 (一...
13
第三节 新型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外部困境
当前的大学已经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大学需要处理好诸多外部关系,这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新型本科院校在外部关系处理中尚有诸多困难需...
14
一、社会、政府、企业对新型本科院校缺乏认可
(一)社会声誉较低 新型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时间不长,许多学校还处于办学探索阶段,尚未有突出成就可资宣扬,因此很难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同时,各学校升本后,原有校名发...
15
二、外部管理体制不够合理
(一)利益主体诉求差异导致很难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目标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新型本科院校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彼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从政府来看,其主要利益诉求有:第...
16
三、外部经费获取困难
新型本科院校处于我国本科高校生态群落的最边缘,受到众多圈层的挤压,明显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这种生态群落结构极易形成高校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使资源更易流向具有...
17
第二章 新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诉求
尽管面对不少困难,但新型本科院校不能裹足不前,而应积极进取,不断开拓。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准确定位自身发展方向和目标,既需量体裁衣,立足实际,又要着眼未来,胸怀...
18
第一节 明确新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
高校办学定位是对“办什么样的高校”问题的回答,是办好一所高校的根本前提,也是办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由于新型本科高校承担着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科...
19
一、办学类型定位
武书连早在2002年参照美国卡内基分类法,将高等学校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职高专四类。[1]按照这种分类,很多学者把新型本科院校定位于教学型大学,...
20
二、服务面向定位
(一)强化“地方性” 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以服务地方需求为主线来确定新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要坚持体现地方特色,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培...
21
三、办学特色定位
高校的办学特色定位是形成办学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也是扩大社会影响、吸引生源的基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对“...
22
第二节 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存在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是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典型代表。处于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种体系...
23
一、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内涵解读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新型本科院校应为各行各业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新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也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需要培养出...
24
二、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现实意义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 号)指出,十三五期间,要显著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
25
三、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策略
为适应现代生产服务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新型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打破传统思路,敢于走新路,全面推进以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教育综合改革。并在认真分析和总结自身的办...
26
第三节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校提出了急迫的新要求,因此,新型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实现协同,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重大课题,也是新型高校适应区域...
27
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新型本科院校的重要职能
地方政府创办高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型地方高校必须主动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根据政府对区域产业和...
28
二、新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新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机制还不够健全 在机制障碍中,一是高校内部缺乏相关激励。尽管新型本科高校基于发展需要,普遍重视产学研合作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
29
三、新型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
强化学科特色和优势,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和科技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以自身“应用型”特色服务地...
30
第三章 国外应用型高校发展的经验借鉴
国外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梳理和研究国外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历程,提炼其基本特点,借鉴其基本经验,有利于我国新型本科院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