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办学特色定位

三、办学特色定位

高校的办学特色定位是形成办学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也是扩大社会影响、吸引生源的基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对“特色”的概念给出了界定,即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办学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如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强调特色发展,不是另辟蹊径、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尊重办学规律、坚持办学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和地方需要,办出体现地方需求的特色。要深入研讨比对,认真规划统筹,调整支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办学“底色”,突显办学“亮色”,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思路,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上争取“唯一、第一”,着力在“独特、优特、新特”这三个“特”字上下工夫,以特色提升竞争力,以特色扩大办学影响力,以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对于新型本科院校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求、创造特色:一是在学科专业的设置和内涵建设方面,二是在服务领域和服务层次方面,三是在人才培养类型和培养目标、规格方面。新型本科院校在办学特色定位上,既要考虑学校的办学传统,又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服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以及学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继承在专科阶段长期摸索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为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