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
(一)系统设计技能训练体系
我校系统设计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体系,把教研、教育、教学和基础能力的测评作为训练评估的重要内容和质量把关;在训练管理上,注重对训练流程的优化,实行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联动机制;立足于教师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进行课程开发、教材编撰和系统训练。(见图6-3)
(二)系统建设资源平台
学校立足四川,服务城乡统筹与教育均衡,整体建设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核心基地,着力创建和打造教师职业技能提升的专业平台,全方位搭建师范生技能提升的资源平台。
(1)系统化建设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室。学校先后斥资千万元,成立了成都师范学院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基地总面积近5 000 平方米,设备投入达500 余万元,建成教师职业技能专业实训室30 余间,形成了包括“三字一画”、教师语言、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班主任工作技能情景模拟在内的八大实训室。基地对外承担在职教师技能培训、测评和研究任务,对内承担成都师范学院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指导、检测和研究工作。
(2)系统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除了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三字一画”“教师礼仪”和“教师口语”等常规教师技能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人文艺术素养”“心理教育技能”“运动组织技能”“教育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师肢体语言技能”“职业道德教育技能”等教师技能训练类课程。尤其是依托“教师口语”“粉笔字”“班主任工作技能”“课程教学论”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运用相关专业实训室,与各院系教学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个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效果明显的师范生技能培训体系;编写了《怎样写好粉笔字》《怎样画好简笔画》等系列教材。

图6-3
(三)板块化开展技能训练
学校坚持有的放矢、多样化地扎实开展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过程性训练。
(1)突出师范生基本能力训练,包括“三字一画”、教师口语、简笔画和教师礼仪。
(2)强化“微格教学”训练。实训室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它由一套互动录播系统、互动反馈教学系统、远程互动课堂教学系统构成,可以完成适时上网、自动录播等教学功能,分别进行小组和班级微格训练。
(3)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设计技能”训练,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学情分析、制定教学策略、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技能;同时让师范生具有能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批改学生作业,实施教学评价的技能。
(4)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训练。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临床指导”;引导和训练师范生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程序、处理课堂教学环节、反思研究教学等,判断其价值及其与成败的关系,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训练起到奠基作用。
(5)创新开展“班主任工作技能情景模拟”训练。针对班主任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进行情景模拟,让师范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经过“独立处置—自述自评—相互评价—教师点评、指导”的实训环节,训练师范生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技能。
(6)开展“师范生毕业前职业技能”强化复训诊检。针对每个师范生的技能差异和相对技能缺陷进行预约登记,然后提供差异性复训、针对性指导、个性化强化、一对一检测。
(四)系统化进行过程管理
学校对师范类专业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师职业技能系统训练和考核,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理论与方法、技术、手段内化为教师职业技能和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为教育实习工作和毕业后的教师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1)建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三级管理体系。一是成立由学校分管教学领导任组长、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相关处室负责人为副组长、其他处室和各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校级领导小组;二是建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管理的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体系,分层履职,分工协作,全面推进。
(2)系统安排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项目。凡师范学生,自进校之日起,在学校、院系指导下开始系统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各院系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系列安排如下:入学专项教育、基础训练、校内观摩和校外观摩、试讲、实习、顶岗等。
(3)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与评价。与培训管理相匹配,成立专门考核组织——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委员会,明确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并纳入学分制管理,积极组织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各项活动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学分。以赛促训,以考核促发展,将考核结果与学生发展和各院系工作评定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