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具体方略与举措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这要求我们既要按照人才培养规格,又要按照学生成长规律来施行师范生培养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一切着眼于人的未来。作为师范生培养,重要的一点在于要让学生感受、理解教育的本质是确定人在教育工作中的崇高地位,树立教育理想,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
在师范生的培养中,学院以现代教师教育的前瞻视野,探索形成了“一个模式,两项举措”的培养方略。其中,“一个模式”是主体,“两项举措”是支撑。
“一个模式”即“‘三维一体’的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即融“师德养成教育、学科专业教学和教师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
“两项举措”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师成长助推计划”。其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引领,以“教师成长助推计划”相助力。
“一个模式,两项举措”有机构成了我校的师范生培养体系,彰显了我校师范生培养的特色。
(一)一个模式,即“三维一体”的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三维一体”培养模式以师德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
以师德养成教育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理想和职业态度,使学生情系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以学科教学为基础,旨在通过在合理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让师范生系统地掌握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旨在培养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教育教学技能,具备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首先,师德养成教育着力构建全方位的师德养成教育新模式,把师德养成教育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养成教育以教育部《规范》为指南,以全方位、全过程、重点突出、重在参与的养成目标为导向,针对师范生的特点和规律,对师范生师德教育的方法、途径和内容进行积极探索。全方位的师德养成教育通过制定《方案》,强化课堂教学渗透、实践践行体验和环境文化熏陶,达到师德养成教育的目的。
为进一步深化师德养成教育,学院首先在2014 级师范班全面推行“师德养成教育”课程化管理措施,将“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纳入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3 个学分。课程对应《规范》设置6 个专题,通过3 个模块(即理论教学、主题活动和实践践行)实施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课程化管理,使师德养成教育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和精细化。
其次,学科教学着力于为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扎实而宽泛的学科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广阔的专业学术视野。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通识基础课程群、专业素质课程群、教师教育课程群,来突出教学的系统性和应用性,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拔高学生的学术境界。
再次,职业技能培训着力于构造免费师范生的从教基础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技能和教研技能。即夯实以“三字一画、讲演诵读和课件制作”为代表的从教基础技能;强化以“教学设计、说课、模拟上课”为代表的教学技能,提高以“班级形象策划、模拟主题班会、模拟家长座谈会”为代表的教育技能,形成以“教育研究、教学研究、调查报告”为代表的教研技能。
(二)两个支撑,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师成长助推计划”
1.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引领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造就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追求卓越的信念、有献身教育事业的远大抱负、具备从事教师教育的职业基础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潜力的卓越教师队伍。为此,学院在2013 级免费师范生中遴选了50名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分别从教育动力、教育信息和教育实践三方面来塑造教师品格结构、丰富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能力结构,并将培养视为一个贯穿其发展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在教育培训阶段,学院以卓越教师实验基地班为载体,为优秀师范生的成长搭建舞台,全力促成学生提高学科专业素质和教育综合素养,深植为师从教的信念,打下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三字一画一话一件一写”上达到较高水准。
在就业准备阶段,学院以“2+1”校地合作为依托,通过实训、见习、实习等方式,全面展现准教师在教材钻研、教学设计、设计陈述、教学实施、教学观摩与观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研究、科学与艺术领域涉猎等方面高于一般师范毕业生的优势。从而让毕业生入职后能迅速进入教师角色且迅速站稳讲台,缩短专业化成长周期,加快迈向优秀教师的进程。
在从教就职阶段,通过终身学习意识的牵引,使教师们不断超越自我,以带动更多教师发展,服务更大教育区域。
2.以“教师成长助推计划”相助力
长期以来,如何让师范生尽快成长为“合格”中小学教师和如何创新中小学“合格”教师的培养模式,一直是教师教育的中心和重心。我校“教师成长助推计划”即是在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上作出的有益探索和试验,也是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培养面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的一项重要举措。
助推计划的总体理念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能够把学生教好的学科教师”。助推计划将教师素养分解为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组织与管理教学的能力等方面,使其内化为师范生的职业内在潜力。将教师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全过程,把师范生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视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子系统,明确目标,形成菜单式项目,确定时空运行模式、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分类型、分阶段、分层次交叉实施。
该计划通过“师德养成教育工程”项目,实现对师范生职业认知和职业意识的培养;通过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让学生参与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学校发展诊断与建设、顶岗跟岗实习项目等,实现对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师范生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共同参与教育教学项目的研究,提升其教研和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我校通过“一个主体、两个支撑”的师范生培养体系建设,形成了师范生培养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彰显了我校的教师教育特色,突出了师范生培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