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优势与特色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优势与特色非常明显,概括起来,有如下六个方面:
(一)严格把握招生质量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新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专业高级中学(FachoberSchule)或高级专业学校(HoehereFachschule),这类学生接受了12年的中小学教育,具有“应用技术大学入学资格”;二是文理中学(Gymnasium)或专业文理中学(Fachgymnashrai),这类学生接受了13年的中小学教育,具有“一般高校入学资格”或“专业相关高校入学资格”,既可以读应用技术大学,也可以读普通综合大学或其他类型的高校。这两类学生都必须通过毕业会考(Abitur)。
为了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相关性和实用性,不论学生来自哪一种学校,都要求在入学前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职业培训或实习)。对于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文理中学的毕业生,要求必须有不低于3 个月的与所申请专业一致的企业实践经历(即预实习,Vorpraxis)。申请入学者必须自己联系企业实习,并且要取得实习企业带班师傅的书面证明。
此外,对于没有取得高中毕业会考成绩的技术学校或职业学院毕业生,如果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并获得“工长”职业资格(Meister),通过补习文理中学课程,达到毕业水平,再通过所申请大学的口试后也可入学。
(二)高标准选拔教师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有着严格的准入条件,其师资构成主要有三类:教授、兼职教师和实验室工程师。[22]此外还有一部分助教,主要承担辅助教学或科研的工作。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一般都拥有博士学位,在学科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上都很出色。德国《高等教育总法》中规定: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必须具备四个聘任条件:①高等学校毕业;②具有教学才能,通常由教学或培训中所获得的经验来证明;③具有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通常由获得博士学位来证明;④至少从事过为期5年的职业实践,其中至少3年是在学校外完成,并在有关应用或开发科学知识和方法上取得特殊成就。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与带领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以富于成效的教学组织而闻名,学校及教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综合大学教授每周只需授课8 学时相比,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平均每周授课16~18 学时。粗略计算,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是综合大学教学工作量的两倍。应用技术大学把教师的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这是保证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三)实用性与基础性并重设置课程体系
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在充分考虑课程体系整体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以构建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为出发点,实用性和基础性并重。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深化课程,由浅至深地逐步分化和深入。在基础课程阶段,不同的专业开设相同的通用基础理论课,如数学、物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则会根据专业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专业深化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业面的教学,进行专业深化学习。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形式以实践为导向,对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不作强调,也不把过多的时间用于科学原理的推导和分析,而是强调如何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领域的问题解决上来说,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较大,可以有实验教学、实习学期、项目教学和学术旅行等形式。
(四)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保证质量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应用技术大学的学制一般延长一学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最初是由中等教育层次的工程师学院和高级专业学校合并而来,因此,早期的学制为三年制。后来,由于社会对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有些州(譬如,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的带领下加入了2 个实习学期,因而学习年限延长为4年。此后,《德国高等教育总法》也明确规定:应用技术大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即8 学期。
以下以巴伐利亚州的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经济类专业为例,说明实践教学的过程。该校第5 学期是实习学期。学生首先必须与实习单位签订正式的实习合同,实习时间至少8 周,每周40~50 小时。通过实习,学生要修够60~70 学分。实习期结束后,学生有一周的时间作准备,然后向学校教授汇报自己的实习心得。教授会依据实习单位出具的证明(该证明主要用于说明学生实习期的工作表现等情况)、学生自己所写的20 页左右的实习报告,以及一份问卷调查表(包括实习是否有益,对实习有何具体建议等问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估。此外,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设有专门的“工作服务中心”和各大公司合作,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按时实习,以便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在学校网站上有“工作服务”专栏,学生可在上面查找实习单位及提供岗位等情况,方便选择和联系实习公司。目前和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合作的单位有安联保险、大众汽车、KVP(德国管理咨询公司)等。据统计,每年有超过50%的学生在实习期结束后与实习企业签订了正式的工作合同。学生实习为未来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习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入学前已经有比较充分的实践经历的学生,可以适当缩短学期内的实习时间。在第8 学期的实习中,学生必须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业务实践和组织能力的训练。企业中会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学校的教授和企业中的指导人员之间亦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
(五)教学评价规范严格
学生在应用技术大学学习有中期考核。这个中期考核是基础阶段学习与专业阶段学习的衔接,用来评定基础必修课的学习效果,为后续下一阶段学习作铺垫。4年中,学生的学习大致分为基础阶段(Grundstdium)和专业阶段(Hauptstudium)。基础学习阶段一般为前2~4 个学期,主要学习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基础课程学完时,有一次中期考试(Ordiplompriifung)。只有通过中期考试的学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习阶段之后是专业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要按专业方向或学习重点选修课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各州的应用技术大学不尽相同。
德国政府成立了常设化机构——教育质量考核委员会,其职责主要是进行定期教学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考核委员会成员包括接受过专业质量管理培训的教育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企业人员,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定期进行质量评估。评估分为自评和统一考评两种:学校每年根据质量评估体系的相关标准进行自评,每5年还要接受一次州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评。教育质量考评委员会会在制定评估体系的过程中,深入学校与企业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进行学校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咨询与评价,有力地保证了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水平。
行业协会的监督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应用技术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上权力很大。德国共有480 个地方级行业协会,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每个行业协会都有一个职业教育委员会,依法享有对职业培训的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权。其具体职能包括:一是对企业的培训资格进行认定,比如企业是否具备法定要求的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人员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的文凭及职业教育与劳动学知识等;二是派遣培训顾问对企业的培训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对质量不佳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惩罚,接受企业和学生的现场咨询,及时向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反馈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等。此外,行业协会还具有审查培训合同、组织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考试等职责。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十分严格。根据《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学生需要通过两次国家考试才能毕业:一是以笔试为主的中期考试;二是笔试、口试和实践操作都包含在内的毕业考试。两次考试成绩的评定都遵循企业给出成绩为主、学校给出成绩为辅,实践操作成绩为主、笔试成绩为辅的原则。根据考核成绩,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实行淘汰制,淘汰率大约在30%。考试的各环节由相互独立的机构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实施,实行教考分离的统一考试机制,保证了考试的客观与公正,从而以法律形式有效地保障了应用技术大学的规范运行。
(六)学校参与教育市场竞争
学校参与教育市场竞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学校建立技术转让中心,二是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事务。
应用技术大学不一定生产知识,但往往生产技术。这些技术要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实现其价值。事实上,在应用技术大学刚刚创建时,教学是其最主要的任务,科研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人重视。但是,伴随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是不断上升的通过科研和开发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需求。因此,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逐渐从立法立项的角度给应用技术大学的应用型科研开发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相应的经费资助。联邦教研部加强了对应用技术大学研发的资助。除此之外,由企业及公共基金会所提供的“第三类资助”(Drittmittel)也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这类资助是企业或公共基金会付给大学,资助其开展某项具体科研项目的资金。大企业往往是“第三类资助”的主要提供者。如今,获得“第三类资助”的多少已经成为衡量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于是,应用技术大学为促进应用型科研开发及技术转让,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技术转让中心。这种技术转让中必类似于我国的科技孵化基地,由政府投资建造,学校教授和毕业生有创业项目时可以用十分优惠的租金申请获得办公和生产场地。企业一旦盈利,必须离开孵化基地,也可以将科研成果在知识产权市场拍卖变现。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也成立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部门,让学校参与国际竞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通过设立国际中心或者国际部(处),专门负责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第一,与全球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第二,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比例;第三,教学国际化或为外国学生巧设专门的面向国外的专业;第四,联系、安排德国学生到国外公司、企业或管理机构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