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成效
(一)形成了师范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UGSE 模式
学校UGSE 协同创新的信息化推进模式基本形成,四川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李兆鸿主任高度赞许这一模式,并建议省内高校认真学习我校信息化整体推进模式。国家“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钟绍春教授认为:成都师范学院注重高层领导理念引领,强化信息化顶层设计,创新UGSE 协同推进机制,以信息化提升学校育人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师资均衡化和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成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学校教育信息化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引发了我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特别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深刻变革,在全校形成了信息化应用、研究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广大教师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慕课平台、实时交互平台、APP 应用和智慧教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融合创新”理念逐步融合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是学校教师充分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网教平台与课堂教学结合使用率达到98.77%,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二是建成157 门信息化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建成34 521 节次微课,建设校园慕课65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 门;三是立项37 项校级信息教学改革项目,4 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在校级规划教材建设过程中,先后有8 部针对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教材;四是教师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三)提升了师范生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能力
学校通过优化完善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将师范生的教师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和自我发展能力四大能力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课程实施、学生指导、技能考核中全程融入信息技术元素,设计和构建了师范生信息化能力模块,开展师范生信息化能力实践训练和竞赛等活动,提升了师范生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能力。
一是师范生对于自身信息化能力提升有了更多自信,诸多任课教师对于学生信息化能力提升有非常深刻的感触;二是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教育信息化能力特别突出,赢得众多中小学校老师和领导的高度好评;三是在历届的师范生毕业论文中,近40%左右的学生关注教育信息化课程教学与改革;四是据学校师范生毕业统计报告显示,我校师范生就业相比同类师范院校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更具竞争力,95%受访校长称我校师范生信息化水平过硬,能够快速适应当前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要求;五是我校有近800 人在教育信息化企业从事相关研发、推广与应用工作,其扎实的信息化应用功底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首肯。
(四)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
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依托四川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在学校科研处研究项目、教务处教学改革项目中优先支持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以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能力。
目前,我校有教育信息化专项课题近70 项,其中教育部专项课题2 项,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2 项,省教厅教育信息化重点课题2 项,厅级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7 项。
我校教师依托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40 余篇。各类信息化研究为数字时代的教师教育改革、师范生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效指导和改革了师范生人才培养。
(五)更好地服务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学校依托UGSE 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建设基地学校、帮扶基础教育发展等方式联合培养智慧教师、共同研究智慧课堂、共同建设智慧校园,共享先进教学模式和研究成果等指导和服务广大中小学校,充分发挥了师范院校对智慧教育的引领作用,形成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路径,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目前已建设信息化基地学校125 所,重点帮扶基础教学校27 所。学校围绕教育信息化开展的各项活动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校和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四川教育电视台、四川省教育厅网站等多家主流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
学校依托UGSE 平台,逐步建立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投入、建设、管理、评价和服务的协同推进机制,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多方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合力,为创新教育信息化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提供了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