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新型本科院校的重要职能

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新型本科院校的重要职能

地方政府创办高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型地方高校必须主动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根据政府对区域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宏观规划,确定和实施自我发展定位规划,通过定位规划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相互协调,实现校地相互拓展发展空间的目标。作为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新型地方院校,应主动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寻找有效路径,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破解转型升级难题。多年的实践表明:地方新型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必须有较高办学水平。唯有高水平,才能真正发挥高校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作用,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也只有走应用型发展之路,才能使这类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获得自己的办学空间,体现自己的价值。

(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对新型本科院校基本功能的内在要求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与区域教育体系结构呈现出很强的关联性。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升级为资本密集和技术创新型,客观上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为此,新型地方高校需要积极开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内在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2013年,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加快建立专业设置新机制,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步伐,对接产业链组建专业集群,使专业结构与产业转型、社会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同步发展。融合到产业链中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学习者创造价值,是体现新型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侧重培养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新型本科院校自身发展内在需要

尽管新型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但与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和人民期待还存在很大差距。新型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打破原来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充分融入到区域产业发展中,使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协同来实现学校自身的价值,走出学校新的发展道路。学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来驱动,通过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建设性的姿态积极参与和直接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把学校的发展从规模化的方式转换到以质量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学习者创造价值,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可以弥补新型地方本科院校功能的不足

当前的教育制度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缺乏激励作用,尤其是在新型地方本科院校,一是高校课程设置千篇一律,没有特色,课程内容老化,致使学生的所学与社会脱节,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二是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习惯于填鸭式教育,而启发式、引导式等好的教育方式较少运用,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的训练无从谈起;三是高校课程数量太多、课时长,教师拼命教,学生忙于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能够把书本知识理解,并且顺利通过考试就不错了。长此以往,谈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它使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够使学生面临企业生产与科研的第一线,使学生直接面对知识、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如果和高科技企业合作,更加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视野得到扩展,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弥补大学课堂教育的不足。

2.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实习和在企业的实践工作,较早地参与到研究和创业过程中,对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方合作,教师也从中了解到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的一些想法也可以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氛围。

3.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面向相关生产、科研领域第一线的,因此可以使高校教师迅速接触到最前沿的实际问题,从而组织相关力量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开辟新的研究方向,避免研究与实践脱节。同时也能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发展,为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使高校的相关理论研究及技术开发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随着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学科知识结构的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教学内容也得到更新。这样,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和教学互动中,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接触到知识前沿,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