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三、黄淮学院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黄淮学院是在原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原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合并升格的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院围绕转型发展、全面提升这条主线,提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力本位、重在实践”的“两大突破”,建构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合作发展联盟,推动学校战略转型。

(一)强力推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为推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的基本思路,大力加强校企、校市、校校、校会、校所等之间的密切合作。在学校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用友新道、中兴、思科、河南天中联集团有限公司、华为集团公司等国内外100 多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签约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探索建立新型学校治理结构,打造了多主体合作、多团队协作、多模式运作的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大平台。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与企业合作组建了“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黄淮学院博发电子商务学院”“银泰汽车学院”“用友新道经济管理学院”“天中联食品工程学院”“昊华骏化学院”等二级学院,成立了专业改革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校企双主体”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积极推进“两对接”的应用型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总体原则,学校依托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梦工厂和各级各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合作联盟单位,建立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工作室或教学车间,把教学内容融入设计或生产过程。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学校以岗位对接为目标,面向职业和实践,选定并重点讲授那些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性、基础性的课程知识,并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目前,学校在校内建立了“物联网”“嵌入式”“微建筑”“启元造价”“动画制作”等52 个工作室,在校外企业建立了32 个教学生产车间。

2.实施“双聘人才引入计划”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一方面,学校从行业企业聘用兼职教师,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有100 多位国内行业专家、企业能手担任兼职教授,实现了“行业专家走进课堂,校企携手推进应用”。另一方面,学校每年选派100 名实践性需求较强的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参加不少于3 个月的专业实践、科技开发、“横向”课题合作、企业兼职等,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支持教师考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并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激励教师提升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