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地方师范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现状

第三节 新型地方师范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现状

以信息技术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逐步深入,教育信息化条件建设有了很大的飞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水平也初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大大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对我国的教学理念、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服务基础教育和培养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为使命的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如何在教育信息化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发挥纽带和引领作用,如何满足信息时代对教师越来越高的专业素养要求,培养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已经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6 所部属师范大学和“211”省属重点师范大学,这类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学科综合性强;第二类是各省属师范大学,这类学校办学水平较高、学科布局相对合理;第三类是各地的师范学院、具有教师教育的新型地方本科综合性院校,这类院校多数由原来的师范专科或教育学院转制升格而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42 所师范大学、70 所师范学院、48 所师范高专、110 所中师,而70 所师范学院被定义为地方师范院校。此类学校在校师范生规模为49.80 万人,2014年毕业生规模为13.40 万人。目前,传统的师范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着发展转型定位、教师发展、学生生源与就业和社会认可等许多困惑和挑战。如何把握信息化时代脉搏,打造办学特色,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既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一次空前的挑战,必须分析现状,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目前,新型地方师范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首先,功能相对齐备的校园网络均已建成,开发并使用了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其次,各师范院校都在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校开设教育技术课程。广大师生对信息化教学发展和研究方向的关注程度提高,有意识地利用多样的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逐步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迈进。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