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养成合力,提高教育效能,构架全方位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新模式

一、凝聚养成合力,提高教育效能,构架全方位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新模式

始建于20 世纪50年代的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自建院以来就承担着全省中小学在职教师学科职后培训和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干部的培养任务。学院对基层学校教师的诉求,对基础教育教师的现状,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师职业道德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长期的教师教育工作实践使我们懂得,师德是教师成长的基础,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师德是教师首要的专业素质,它既制约着教育教学的效能,也对教育教学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师德是成就优秀教师的基础,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师德建设已成为提高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成都师范学院在教师教育中提出了把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作为“育人工程建设”的理念。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人民教师的摇篮,是我国进行教师职前培养的主要基地。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专业学科知识、良好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的师范生,使广大师范生真正从职业观和价值观取向上认同教师职业,为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师范院校的教育责任和神圣使命。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强师德建设”和“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若干意见,凝练学院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师德建设的新要求,推动学院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程建设,在大量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学院针对新时期师德养成教育的新特点和新情况,充实内容、完善措施,制定了《立德、融通、践行、内化——成都师范学院师德养成教育工程方案(修订)》(以下简称《方案》)。所谓“立德、融通、践行、内化”,就是要求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将师德养成教育内容全面“融通”于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通过师范生的主动“践行”体验,将师德“内化”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

《方案》针对师范生的特点和养成教育的规律,对师德养成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既是对师德养成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又是对师范院校师德养成教育工作的一种引领。

《方案》针对师范生的特点和养成教育的规律,对师德养成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理念:站在人才培养高度,通过实施“育人工程”建设,实现全面的师德养成教育。

(2)两项措施:实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指导双导师制度”,以及建立“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成长记录册”。

(3)三个原则:养成是核心、参与是关键、指导是保障。

(4)五个模块:课堂教学渗透,主题活动强化,实践践行体验,环境文化熏陶,过程评价检验。

《方案》本着“养成是核心、参与是关键、指导是保障”的三项原则,通过优化整合“设置五个模块,建设五个载体,强化五种功能”,实现养成教育目标。即通过理论教学作为教导载体,凸显渗透功能;主题活动作为参与载体,凸显强化功能;实践教学作为践行载体凸显体验功能;环境建设作为文化载体凸显熏陶功能;过程评价作为测评载体凸显检验功能。五个模块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师德养成教育架构,通过凝聚养成合力、提高教育功能,实现全方位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目标。五个模块具体如下。

(1)理论教学。通过在学科理论教学中渗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及师德养成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知。

(2)主题活动。根据养成教育目标设置师德活动主题,开展有关师德养成教育活动,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使师范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内化和提升道德品质。

(3)实践教学。通过师范生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及其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强化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特点、行为要求的角色认知和师德规范的践行体验,从师德认知到外化行动,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4)环境建设。依托教师教育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种环境优美、学风浓郁、制度有力、精神昂扬的大学育人条件。通过育人环境,陶冶情操,净化品德,使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师德的感染和熏陶。

(5)过程评价。通过对师范生个体参与师德养成教育的过程和日常行为作出记录和评价,实现对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的参与程度、认知水平、师德素养和师德行为能力的过程性考核

五个模块在维度上形成了横向的单元目标;通过制定年度阶段性目标,在每个学期设置师德养成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各个模块的相关内容,全面地、循序渐进地推进养成教育,将师德养成教育连续贯穿于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不断深化的纵向目标,从而构架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体系,形成有力的聚心指向,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在师德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成都师范学院积极推行“两项措施”作为重点保障,即 “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指导双导师制度”,由各系确定本系指导教师和主要由优秀校友组成的校外优秀教师组,负责指导本系院的师范生的师德教育。选拔出来的导师,需要具备宽深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教师教育理论、良好的德行和身心素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以及对学生、对人才培养事业的爱心,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当好大学生的领路人;同时,为保障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学校还建立对“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成长记录册”实行过程记录的制度,对师范生的师德养成作出过程固化,形成对师德养成教育的客观记录,在学生毕业时进入学生档案,作为师范生将来入职教师行业的师德考核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