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2018大连文学年选编委会
小 说 卷
中篇小说
黑 画 眉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驯马师的无罪推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短篇小说
耳 光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夫 妻 树
陈志国的今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从前有座山
诗 歌 卷
苔花凋零的黄昏
蔚蓝之上
傍晚,我坐在傅家庄的沙滩上看海
一条沟,插进山里
一只水生物,潜在湖里
假山(组诗)
冬日的阳光
假 山
两个路人
西行速写(组诗)
杨家岭窑洞
壶口瀑布
虎跳峡
609级台阶
数沙子
雨 水
我得坐车去一趟普兰店(组诗)
七夕雨
雨越下越大
皓月三章
过王山头桥
我偏爱鸡肋一般的友谊
乡 村
遥想父亲
雪开始落下
野 营
窗 外
我爱着万顷碧波的爱(组诗)
老 屋
一张旧书桌
大连的脚步(组诗)
在跨海大桥上望月
大船驰向深蓝
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读书
起飞中国——祝贺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着 舰——贺国产001A航母下水
苍生(组诗)
自由行走的风
行走在端午的山路上
青蛙与瓦罐(组诗)
对一只青蛙的描绘
另外的手
黑格尔的牙齿
午 后
去老网场看杏花(组诗)
枣子熟了
一杯红酒
去老网场看杏花
颜梅玖的诗
旋 舞
怀疑之诗
龙卷风
愉悦的一天
月亮之歌
厌 倦
春天和许多事情一样
骨 朵
喜欢的样子
傍晚快结束时
岸边来回(外一首)
反动力
每一次想你都骨瘦如柴(外一首)
远去的大海还会回来
江山胜迹
月光下的普救寺
小 站
故 乡
天空,晃动着星星的影子(组诗)
静物吟
渔人码头的黄昏
散 文 卷
岛上的树
掬一捧笑容慰流年
岱山磨心
一
二
三
所有的卑微
飞行手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功到雄奇即罪名
一
二
三
四
五
夏家河子
在 海 湾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迷雾中的阅读——四十年来的书与回忆
1.外乡孩子的阅读起点
2.马南邨:《燕山夜话》(合集,北京出版社1979年4月新1版)
3.《朱自清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4.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萧乾、文洁若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4月、6月、10月分三卷出版)
5.米兰·昆德拉作品
儿 童 文 学 卷
深 井
一
二
三
四
儿童散文四篇
小草的赞歌
十二岁,多彩的花季
圆鼓鼓的豆乖乖
红红的枫树叶
儿童诗歌两首
一株紫丁香
尾巴本领大
儿歌四首
窗冰花
春天好
立 夏
怪
像稻花一样香
一
二
三
四
五
天 线
裙摆上的小铃铛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小 幸 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文 艺 评 论 卷
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灵感言说
一、灵感的潜隐孕育:“妙手偶得”与“积学储宝”
二、灵感的获取途径:“即景会心”与“神游默会”
三、灵感的激发诱捕:“不以力构”与“急追亡逋”
四、结语
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
该把什么留给童心
一
二
三
欲望羽翼遮蔽下的成长寻踪——孙惠芬《寻找张展》的多棱面透视
代际寻找:心灵隔膜与理念冲突
同代相寻:情感支撑与观念互动
自我寻找:反思叛逆与反哺世人
民族性、历史观与人民美学——新时期文艺的人民立场及叙事刍议
一、引言
二、民间与民族性
三、人民立场与历史在场
四、崇高美学回归与重构
五、小结
感受闪烁的诗意——读散文集《一个人的辞典》
阿来的意义
兰溪散文:对精神世界的深情凝望
与幼小者之真言——《狂人日记》的副题及其他
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现代表达
一、历史与现实:传统文化价值观作为内在依托
二、重构与表达: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换
三、借鉴与启发:跨文化价值观的话语表达
四、结语
勿让古籍整理的乱象成为文化尴尬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迟子建《候鸟的勇敢》
一
二
三
论20世纪80年代小说作品中的国企领导者形象
一、国企领导者形象特点
二、作家描摹领导者形象时的特殊情怀
三、影响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两个重要因素
附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