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2025年09月26日
四、结语
总之,中国古典美学家从自身的创作体验出发,本着朴素的心物感应论,对灵感的思维特质、艺术功用、获取途径、心理机制、孕育捕捉等做了真实生动、曲尽其妙的描绘和揭示。与西方灵感说相异,这种揭示不重逻辑、思辨和体系的建构,而注重对灵感的鲜活体验、直觉感悟和现象描述,重视创作者的生活经验与才学积累以及学养之外的主体灵性,重视主体的内在精神、创作情绪和审美心境的培养,重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精神契合与心灵互动,重视在当下的随缘兴发的心物感应中去主动获取灵感。这种灵感论尽管没有西方美学的明晰透彻,却自有其丰赡、灵动、辩证的阐释空间,是对文艺创作心理特点的准确认识和把握,与西方的灵感说具有可通约性,二者并行不悖,交融化生。因此,以现代美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参照,深入掘发出中国古典美学耀眼的理论光芒,寻绎出中西文学艺术共同的美学法则,在当代世界文化语境中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与关注的学术领域。
原载《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董阳,人民日报主任编辑,大连金州人,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新闻和文艺评论10余年,发表大量作品,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