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

帽子

在大雨天,如果一位衣着讲究的人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提着大盒子疾步,那个人十有八九不是去参加生日宴会,盒子里装的不是蛋糕,而是自己心爱的帽子。在隆重场合,帽子是重要装饰。帽子代表了一个人的审美。在某种程度上,不用看人的谈吐,只需远远望一眼帽子,就能判断这个人的品位和修养。

英国人讲究穿衣戴帽。帽子是服饰的重要部分。男人看到女士就要脱帽、躬身致意,女性则屈膝回应。脱帽本来是古代士兵的礼仪,戴着头盔的士兵相互致意时,都要摘下铁质遮面罩。当盔甲不再使用后,男人通过摘礼帽来表示问候和致意。在悼念亡者时,脱帽致意是重要的礼仪形式。绅士呢帽(Fedora)上有纵向折痕。这是为了方便脱帽而设计的。与男性帽子相比,女性帽子款式更多。从散步扁帽、大沿礼帽,再到挡风帽,每位女性都有几顶帽子。贝雷帽(Beret)造型简洁,保暖性好。它是由古罗马人带到了英国,是历史最悠久的帽子。针织毛线帽(Beanies)在冬天十分流行,保暖且适合运动。女性在夏天喜欢戴平顶藤编草帽(Boater)。这种草帽遮阳透气,上面插一两朵花,随意中透出工整。渔 夫 帽(Bucket Hat)可以遮阳挡雨,收纳方便。现在是用重磅帆布制成,同时增加防雨蜡质,男女都适合。

用鲜花装饰的帽子

帽子制作工艺不复杂,却比服装更难制作,因为帽子不仅要与身材合比例,还要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一根从帽檐伸出的羽毛,会让女性显得妩媚灵动。一顶合适的帽子,可以让男性身材显得高大挺拔。帽子形状和创意空间具有无限性。贵族和社会名流都去帽子定制店,根据自己的身材和年龄“量头定做”。坐落在圣詹姆斯街上的洛克制帽店,每年销售四五千顶帽子。这家百年老店由詹姆斯·洛克(James Lock)创立于1676 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帽子专营店。每年圣诞节过后到来年的5 月份,是帽店生意最好的时节。店铺要为6 月份举行的英国皇家赛马会(Royal Ascot)赶制帽子。这项兴起于贵族的娱乐活动,都必须正装出席。女人们穿上各种花色的裙子,挖空心思搏出位,戴上稀奇古怪的帽子,化身赛帽选手。所有帽子都有亮点,让性感女神们多了几分妖娆。

帽子的风格和设计,与国民生活水平相辅相成。当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期时,男人的大礼帽增高了几寸,故意衬托出英国人的自信和傲慢。生活富足让整个社会渴望新的生活方式,也对礼仪、服饰和装饰有了新要求。身穿黑西装,头戴圆顶礼帽,手执雨伞,成了绅士们的典型装束。英国的第一款圆顶硬质礼帽诞生在1849 年。第二代莱斯特伯爵的弟弟爱德华·科克(Edward Coke)要求伦敦帽店设计一款骑士帽。此前的大礼帽(Top Hat)不适合马背上的骑士,也容易碰到低矮树枝。包勒兄弟(Thomas and William Bowler)经过多次试验,最后采用坚固轻便的硬毡,制作出了这款圆顶礼帽。科克来到店铺后,把帽子放到地上,用脚使劲踩了两次,他对帽子的轻便和硬度都感到满意,并支付了12 先令。此后,这款帽子逐渐在贵族和中产群体中流行起来,成了英国绅士的标配。

社会和心理的微妙变化也可以从帽子上反映出来。到了20 世纪末,这种圆顶礼帽逐渐被淘汰,民众更喜欢潇洒自然的服饰风格,让微风吹拂其精心修剪的头发。这种装扮从此开始流行。依然保持传统的是王室、贵族和社会名流,他们出席重要活动时照例戴着圆顶礼帽。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人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寒冷和心理冲击。街道上戴圆顶礼帽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这可能是对上个世纪的怀念,或许是礼帽能够带来心理上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