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管理
庄园里等级分明,庄园主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其次是庄园管家。管家协助庄园主管理整个庄园事务,包括巡查地界和账目收支等。佃农是主要技术劳动力。他们为庄园主提供劳役,照料牲畜和维修房屋等,一周为庄园主劳作三四天。农奴(维兰)处于最底层,他们被各种契税捆绑在庄园土地上,缺乏基本的自由。庄园主每年付给他们少量工资或谷物。如果农奴的女儿出嫁,还必须给庄园主一笔钱;农奴在市场上卖自家牲口,也必须把部分收入转给庄园主。历史学家认为,佃农和农奴的负担很重,除了维持生计外,还要向教堂缴纳什一税。在礼拜日能得到一天的休息,是他们心灵的最大安抚。
庄园主拥有庄园里的所有土地。这些土地分为自营地、公田和荒地。自营地是庄园主的专属土地,土地上生长的粮食和蔬菜专供庄园主一家享用。公田源自早期的公田制,村民有权在公田上放牧牛羊。牛羊提供奶和肉,绵羊提供羊毛。这些都是农民生活的必需品。随着农村人口增多,公田被庄园主开辟成了条田,由佃农们统一耕作和收获,这是佃农的一年口粮。荒地位于森林边缘。开垦者每年向庄园主交少量租金,就可以进行开垦,在荒地上种出来的粮食归自己所有。
除了售卖林木、剩余的粮食和矿产外,庄园主的另一项收入来自垄断性经营权,如把磨坊出租给磨坊主。农民把自己家麦子拉到磨坊加工。磨坊主会扣留1/16 ~1/24 的麦子,作为加工费。磨坊主最能赚钱,却也最招人恨。磨坊主在称重量时,经常克扣斤两,甚至把农民带来的优质小麦,替换成次等小麦。当时英格兰乡村流行这样一个谜语:“什么是天底下最大胆的事?”答曰:“磨坊主的内衣,它每天都罩着一个贼。”农民没有选择磨坊的自由。一旦农民去其他地方磨面,就要被庄园主课以罚金。
对于庄园内部的各种土地纠纷,主要通过庄园法庭来解决。每年春季和秋季,管家都要主持法庭审判,解决佃户间的纠纷,记录土地交易和继承问题,商讨租赁土地的价格等。其他事项包括调动村民为庄园主排涝抗旱和收割等。庄园主都要支付相应报酬,或给予特殊奖赏,如在晾晒干草结束后,庄园主允许打工者把一捆干草扛回家,凡是能用长柄大镰刀挑起来的干草,都归打工者所有。1348 年黑死病暴发后,乡村的劳动力变得短缺。劳力们首次看到了自身价值,妇女的地位也有了提高。他们都有了争取基本权利的资本。庄园主不得不拿出部分收益,来补贴男女劳动的工钱。工匠的酬劳增加了一倍。晚期的庄园法庭增设了佃户推选的陪审团,参与案件审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庄园主的权利。
1349 年后,商品经济的发展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庄园主不再让佃农服劳役,而是改为缴纳货币地租。庄园主再雇佣一帮短工。这可以为庄园主节省一大笔费用。很多佃农通过买卖小块土地积累了一定财富,后来发展成为租地农场主。土地走向了市场化后,从根本上瓦解了传统的庄园经济。庄园制在15 世纪基本走到了尽头。议会通过法令将教会和衰败庄园的地产进行公开拍卖。这些地产落入资产新贵和乡绅手中。他们具有商业经营头脑。乡绅杰思罗·塔尔(Jethro Tull,1674—1741)发明了马拉耕具,提高了播种效率。汤森德勋爵(Lord Townshend,1675—1738)倡导四茬轮作制,使耕种作物多样化。很多乡绅进行牲畜改良,使得牛羊体重增加了一倍。自由人力市场随之形成。人们不需要特别的交流,牧羊人拿着一缕羊毛,女佣则拿着一个拖把,就可以找到工作。
农业耕作方法改良后,需要大面积的农田和牧场。18 世纪的圈地运动,逐渐把零散耕地变成了农场和牧场。饲养奶牛和羊群,获取牛奶、黄油、奶酪、羊肉和羊毛,然后在市场上出售,获得的利润远高于粮食生产。圈地(Enclosure)是相对于中世纪的敞地(Open Field)而言的。在获得议会私人圈地令后,申请者便可把原来的敞地、自耕地和牧场圈占起来,以适应集约化经营。申请者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给律师、测量员,还要出资建造围栏、道路和排水系统。这有利于大农场主。卖了土地的自耕农失去了赖以为生的资源,不得不前往城里谋生。这是农村土地所有权变革中最残酷的一章,却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人力和资源准备。
庄园主也把乡村里的贫困者作为慈善救助的对象,承担起了类似于家长制的庇护责任。1849 年,第7 代贝德福德公爵建造了500 多座农舍,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贫困家庭,缓解了农民的住房困境。贝德福德公爵还长期发放年金、抚恤金和善款,帮助庄园里的佣人和雇工改善生活。贵族家的女性会送给他们毛毯、煤炭或食物。特别是在圣诞节前夕,庄园里的慈善活动会让贫困家庭有几天开心的日子,以换取依附者的忠诚和顺从。庄园里的神职人员也会鼓励贫苦人家去教堂领圣餐,接受灵魂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