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
英国人的家里舒适干净、整洁有序。家里最干净的地方是厨房和卫生间。吃喝拉撒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吃喝是公开的,拉撒是隐私行为。孩子的独立意识就是从自己擦屁股开始的。他们上卫生间时懂得关上门,甚至插上插销,不再愿意让父母看自己大便。这是隐私意识的萌发。无论个人生活,还是文明演绎,厕所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厕所的最早实物,是罗马人留下来的,主要是座位厕所。座位材质是木板和石头,中间挖一个洞。石板冰凉梆硬,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易清洁。贵族如厕前,先打发自家仆人来到厕所,坐暖茅坑上的石头。可见“占着茅坑不拉屎”也是一项兢兢业业的工作。公共厕所也是古罗马人的社交场所。政客熟人一边上厕所,一边谈天论政。商人朋友则谈生意买卖,两不耽误。
诺曼人在1066 年征服英格兰后,英格兰境内开始建造城堡,蹲坑式厕所也被引了进来,首先使用在城堡里面。粪便通过泄水孔直接排到城墙外。有的蹲坑连接着木槽,可以把屎尿输送到城堡外面的河湖中。男女普遍用干草擦屁股。佣人用收集的雨水或厨房泔水来冲洗厕所。尽管这种厕所不太卫生,却有一个隐晦的名字——衣帽间(Garderobe)。17 世纪以前,城市居民还把尿从窗口直接泼到窗外。这时候,家庭主妇要喊一句“gardy-loo(小心泼尿)”。城市管理部门后来颁布了法规,“任何人不得把粪便泼洒在皇家大道上,也不得泼洒在邻家房前”。居民只好把粪便倾倒在街道的明沟里。当时居民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普通民众也不能定期洗澡,身体散发出难闻的味道。女人们用薰衣草、迷迭香或青蒿来熏衣服,让衣服沾染上花草香。香水主要是用来掩盖周围环境的臭气。
英国的卫生条件差,欧洲大陆也好不到哪里去。英国皇室藏有17 世纪荷兰名画家依萨克·凡·奥斯塔德(Isack Van Ostade,1621—1649)的《教堂前的乡村集市》(A Village Fair With a Church Behind)。这幅写实油画对当时卫生状况有生动的记录。画面上有熙熙攘攘的赶集者和摊贩,有玩骰子的孩子和民谣歌手。文管员在2015 年扫描这幅油画时,发现画面右下侧的灌木丛后,掩盖着一位蹲着大便的人。估计这幅画被某位贵族收藏后,请油画修复师用灌木丛掩盖了这个不雅的动作。看来17 世纪的欧洲人随地大小便也是常事。
用水冲刷的坐便器(flush toilet)最早出现在1596 年,发明人是英国作家约翰·哈林顿爵士(Sir John Harington)。他用管道将马桶的一端与高处的储水箱连接起来。打开水阀,水流顺势而下,把排泄物冲走。约翰·哈林顿爵士颇受伊丽莎白一世赏识,经常出入宫廷。他把自己的发明安装在宫廷里。女王嫌冲水声太大,并不乐意使用,也就未引起贵族们的重视。直到1775 年,苏格兰钟表匠亚历山大·卡明(Alexander Cumming)对抽水马桶做了重要改进。他将抽水马桶下方的管道设计成弯形,既可以将排泄物冲干净,又使马桶里的水位保持在一定高度,封住管道传上来的臭味。一位木匠在安装抽水马桶时,对储水桶和管道进行了改进,使得马桶更为科学美观。抽水马桶的英文名字是“ Water Closet”,其缩写 “WC” 便成了卫生间的代名词。1848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公共卫生法令,明确规定新建的楼房建筑必须配备厕所、抽水马桶和垃圾存放处。这使得城市卫生大为改观。
1916 年后,制陶业的技术突破使得陶瓷坐便器问世。现代式样的浴盆开始大量生产,富裕起来的英国人变成了“真正的干净人”。在19 世纪后期,室内厕所开始在英国普及。抽水马桶不仅是衡量家庭卫生的指标,也成了现代文明的一大标志。英国著名刊物《焦点》(Focus)杂志曾邀请本国100 名专家和1000 名读者评选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发明,评选结果正是英国人发明的抽水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