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密码
英格兰的乡野,一年四季都有绿色。冬季是绿色的潜伏期,绿草一直趴在地上,通过根须吸收大地里的热能。当田野由淡绿转成墨绿时,就到了春天。水仙花迅速蹿高,一拨又一拨,花草竞相吐蕊展叶。白嘴鸦在高大树冠上筑巢。艾翁河里的天鹅平缓地划过水面。400 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莎士比亚就站在河畔,呼吸着让人沉醉的春天气息。他陷入沉思和狂癫之中,像一名黑衣巫师。这是我想象中的莎士比亚。当我开车前往艾翁河畔的斯特拉福德(Stratford-upon-Avon)时,看到田野的一片春色,心中就浮现出了这样一个形象。
莎士比亚就是在这片土地和河流旁长大的。镇上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家书店,每一座雕塑,都有莎士比亚的名字。他的故居是这个小镇的心脏。这是一幢带阁楼的两层民居,用橡木搭建框架。框架之间填以石砖,然后抹上泥灰。这种泥灰是用麦秆、牛毛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框架上涂着黑漆,泥砖墙刷上了白石灰,木架与墙面形成黑白对比效果。这是都铎时期的建筑风格。因长期风吹日晒,墙壁变成了灰褐色。粗大的橡木露出了原木纹理。屋顶上铺着红褐色的瓦片。当地有关部门还依据零星史料,重建了莎士比亚妻子安妮·海瑟薇的祖屋(Anne Hathaway’s Cottage)、女儿女婿的荷尔农庄(Hall’s Croft)、孙女婿的纳什居所(Nash’s House),并对莎士比亚最后居住的新坊(New Place)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和保护。
莎士比亚故居
购票进入莎士比亚故居后,一位年长导游负责讲解,像谈论自家邻居一样:“莎士比亚是手工作坊老板的儿子,主要经营手套和皮革生意。莎士比亚的父亲识字不多,他总是在文件上作标记,而不是签署意见。他家的作坊也是居室,估计那种气味不大好闻。”他故意耸耸鼻子,通过狭窄的楼梯上到二楼。他又说,“这是莎士比亚父母的床,比较短。16 世纪的英国人不完全平躺着睡觉。当时是烧木柴取暖,房间里烟雾缭绕。平躺着睡觉容易造成呼吸障碍或窒息。当地还流行一种说法:魔鬼经常在深夜里潜入卧室。如果有人完全平躺着。魔鬼就以为他已经死去,会带走他的灵魂。半躺在床上会让人有一种安全感。”导游边说边从床铺底下拉出一个小木床,神秘兮兮地说,“嗯,莎士比亚小时候就睡在这张小木床上。你看,这种设计,比宜家卖的组合木床早了4 个多世纪。”游客们笑了起来。参观完故居里面,游客都会来到后院。里面种植有花草藤类植物。庭院空地边缘有长座椅。两三位演员在站着聊天。到了演出时间,他们立刻穿着16 世纪的服装,戴上假发,马上就进入了状态,表演一段莎剧。
年轻的莎士比亚性情敏感、放荡不羁。在帮助父亲整理皮具和梳理羊毛时,也爱听各种民间故事。刚刚远去的骑士、国王、王后、情人、骗子和女巫,时常让他处于兴奋和痴狂的状态。据说,他和伙伴们一起偷猎庄园里的鹿,被逮住后关了一夜禁闭。这次惩戒很可能激发了莎士比亚远走他乡的想法。伦敦是英国的文化和戏剧中心。贵族们热衷赌博,也爱看戏剧。很多贵族庇护自己喜爱的职业剧团,让剧团使用自己的贵族封号。因为16 世纪颁布了惩治流民的法令,只有在得到了贵族保护后,剧团才能行走江湖。剧团游走江湖的同时,可以扩大庇护人的名声。莎士比亚最先靠改编旧剧本在伦敦站稳了脚跟。当时剧团采用经理负责制,由8~12 个股东组成,采用分红方式。莎士比亚参股的剧团,在不同时期得到了不同贵族的庇护。最初受到了兰卡斯特伯爵的庇护,称作“兰开斯特伯爵供奉”剧团。1603 年詹姆斯一世即位后宣布,只有王室成员才有权庇护剧团。该剧团又更名为“国王陛下供奉”剧团。
莎士比亚选取的故事多为阴谋篡权、血亲乱伦、死亡通奸等宫廷故事。他通过国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用幽灵营造出戏剧冲突和氛围。命运通过人自身的欲望、邪恶、性格缺陷间接作用于人。人自言自语,人与神的对话,人试图逃避自我审判,使得戏剧有一种撼人的力量。
当时剧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供普通市民观看的露天剧场。另一种是上流社会喜欢光顾的室内剧场。在公共剧场里,演员与观众几乎是零距离接触。演员与观众之间有互动,这使得现场有很强的带入感。演员都擅长抖机灵,在台词中加进对时局的评论,或者“现挂”时事。观众的直接反应,为剧作修改提供了灵感和视角。
莎士比亚的剧作主要在露天剧场里演出。伦敦潮湿多雨,观众席和舞台上面有顶棚。演出时不换背景,演员上台后要说地点和时间。莎士比亚所在的剧团于1599 年建造了露天的环球剧场,在1601 年上演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一位知识青年,他犹豫彷徨,痛苦思考,却缺乏行动力。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1613 年6 月29 日上演《亨利八世》时,因燃放烟花失火而被毁。剧院在一年后得以重建,砖瓦代替了易燃的茅草顶。清教徒在1642 年强行关闭了剧院。剧院萧条了下来,两年后拆毁,为其他建筑让出了地块。直到1970 年,美国电影导演萨姆·沃纳梅克(Sam Wanamaker)获悉环球剧院的遗址后,决心在此重建环球剧院。沃纳梅克创办莎士比亚环球信托基金会,很快筹集到了1000 万美元。重建的环球剧院距离原址约200 米,在1997 年6 月12 日正式开放。整个工程采用了16 世纪的建筑方式和工艺。露天的圆形剧院把伦敦的阴晴云雨纳入观看模式中。当天空飘着细雨时,观众听着哈姆雷特与自己父亲灵魂的对话,那是别有一番感受。
在莎士比亚时代,英国上流社会摈弃了法语,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大师。他大胆创新了词汇,如eyeball(眼球)、marriage bed(婚床)、elbow room(活动余地)等。有专家统计,莎士比亚为英语创新了1000 多个新单词。他的戏剧还帮助英国人确立了“英国意识”,鼓舞了民族自信心。《亨利五世》讲述的是阿金库尔之战(Battle of Agincourt)。1415 年9 月,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英军深入到诺曼底,击溃了法国军队。在抵达加莱后,英军进入了法国军队包围圈。当时英国军队只有6000 多人,而法国军队人数多达3 万人。英国将领认为自己胜算不大,要求国王派出援军。亨利五世说,英军不需要增加一兵一卒,人越多,分享荣耀的人也就越多。如果有人不想参战,现在可以回国,军饷照发。留下来的军人,将成为国王的兄弟,与国王一起分享尊严和荣耀。亨利五世高喊:“我们人少,我们快乐,我们是兄弟。”在这种气势下,6000 多名英军竟然把数万法军击溃。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用戏剧化的表现形式,展示了英国人的强悍心态。
莎士比亚在晚年返回斯特拉福德,与妻子和孩子团聚。到了礼拜日,圣三一教堂的钟声都召唤他去教堂。他在1597 年买下了新坊,居住环境更为宽敞,离教堂更近。1616 年初,一位剧作家前来拜访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多喝了几杯酒,酒后患了热病,高烧不退,于同年4 月23 日去世,安葬在圣三一教堂内。导游说莎士比亚能安葬在教堂内的荣誉之地,是由于他在教区内拥有地产,且按时交纳什一税,并非其戏剧创作上的成就。壁龛里有一尊莎士比亚的彩色雕像。他穿着白领红衣黑坎肩,手拿鹅管笔,神情有些诙谐。莎士比亚有自撰的墓志铭:“看在上帝的分上,别动我的墓,动者遭诅咒,护者得祝福。”莎士比亚不认为自己是名作家,他只想安稳地睡在家乡,不被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