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移民

老移民

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约55—120)曾自问自答:“谁是不列颠的最早居民?他们是土著人还是移民?这始终不清楚。”主要原因在于不列颠的独特地理环境。远古时代,不列颠并没有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猎人在追逐猎物中,可以轻松步入不列颠。当大陆架沉入水中时,他们失去了退路,遂成了岛国的原始居民。岛国记载的早期居民是伊比利亚人(Iberians)。他们来自欧洲西南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部落,也有一部分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渡海而来。伊比利亚人驯养畜群,用鹿角挖地。他们的遗物巨大而壮观,说明族群人数众多,且有了完善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伊比利亚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 年左右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我登上过苏格兰北部的离岛,看到了他们的生活遗迹。在海水涨落期间,那些小岛如同漂泊的大船。

奥克尼(Orkney)群岛位于苏格兰东北的海上。岛上的史前遗址在199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保护区。岩石上有青苔和泥土,青苔和泥土保护着岩石,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丘陵上的狭长景色,使远处的建筑显得沧桑冷峻。在丘陵峭壁边缘,稀疏的林木把天空与岩石扭结在一起,有一种生命的浪漫和顽强。高地上有冰河时代遗留的粗糙石头、蕨类和石楠植物。岛上的大站石(The Standing Stones of Stenness)和古墓可以上溯至公元前3000 年,都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它们与英格兰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都是先民的活动遗迹。巨石阵的一块石头重达3.5万千克,需要六七百人用皮绳搬运,可谓是一项浩大工程。巨石围成的同心圆,暗合了很多天文学知识。这让人不得不惊叹伊比利亚人的智慧。

在罗马帝国的扩张中,很多弱小族群纷纷逃离欧陆。公元前5 世纪开始,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进入了这个海岛。凯尔特人身材高大,红头发蓝眼睛。凯尔特人把伊比利亚人赶到英格兰西北部的山地。不同时期涌来的凯尔特人彼此争战,较强大的一支称为不列吞(Britons)。当时的海岛上覆盖着原始森林。凯尔特人在北方种燕麦,在南方种小麦。至公元1 世纪初期,凯尔特人主宰了不列颠的东南沿海地区。他们与高卢北部的部落有血缘和经济联系。当获悉罗马人征战高卢的消息后,他们渡过海峡,协助高卢兄弟主动迎击强敌。这反倒引起了罗马执政官恺撒的注意。他望着海雾迷蒙的岛国,决定要把这个海岛纳入罗马帝国的疆域。

公元前55 年8 月末的一个夜晚,刚刚就任高卢总督的恺撒,率领80艘战船,浩浩荡荡渡海远征不列颠。罗马人登上海岸后,遇到了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终因后援和粮草不足,无功而返。 第二年,恺撒率领2000骑兵和5 个军团共2 万余人再度征战不列颠。这一次大幅向纵深推进。他们发现岛上并不富庶,也无多少金银财宝。高卢又传来当地人暴乱的消息,恺撒率军返回高卢。直到公元43 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Claudius,公元41—54 年在位)登上大不列颠,击溃了凯尔特人的反抗。公元60 年,部落女首领布迪卡(Boudica)殊死抵抗罗马军团,最后遭到罗马军队的血腥镇压。罗马人站稳脚跟后,统治阶层开始使用拉丁语,进行城市规划,建造庙宇、市场、浴池和供水系统等。伦敦老城墙、巴斯浴池和哈德良长城都是罗马人的遗物。罗马帝国衰落后,疆域不断收缩,最终在公元4 世纪撤出了大不列颠。一大批北欧人乘虚进入英国。

这个时期进入岛国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到来后,岛国才称为“英格兰”,意为“盎格鲁人的土地(Angle land)”。盎格鲁—撒克逊人既是欧洲大陆的难民,也是岛国的入侵者。他们长期从事渔猎,性格顽强粗犷。苦难和顽强精神转化为他们的生命基因。他们摧毁了罗马人建立的经济体制,往西部驱赶凯尔特人。亚瑟王的故事在这一时期流传开来。他演绎为不列颠之王,成为“圆桌骑士团”的首领。圆桌骑士精神逐渐演绎为主张公正、自由和平等的绅士精神。盎格鲁—撒克逊人起初从事畜牧业,后来转为农耕,社会组织单位也从氏族转为村落。在英格兰地图上,那些标着Wessex、Essex、Sussex 的地方,都曾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村庄。

基督教在公元2 世纪传入英格兰后,英格兰被纳入了基督教世界。这对于塑造英国文化和性格具有重要意义。公元597 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Pope St. Gregory I,540—604)派圣奥古斯丁前往肯特王国传教,当时肯特国王娶了信仰基督教的法兰克公主。圣奥古斯丁率领40 名传教士,见到了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宣讲基督教教义。肯特国王出巨资建造了坎特伯雷大教堂。当国王信奉基督教后,更多教堂和修道院建立起来。一些原始神袛的名字如Tiw(地神)、Woden(战神)、Thor(雷神)、Frig(女神),加上Day(日),演变成了英语中的星期二(Tuesday)、星期三(Wednesday)、星期四(Thursday)和星期五(Friday)。

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英格兰有七个小王国,相互争雄厮杀,互相竞雄长达200 余年。基督教使七个王国在精神上达到了统一,最终统一还是在反抗维京人的过程中实现的。789 年夏季的一天,三艘维京海盗船抵达多尔切斯特海岸(Dorchester Shores),维京人登陆后抢劫教堂和村民的财富,男人被杀戮,女人受到了侮辱。他们把财宝和马匹带上船后,回到了斯堪的纳维亚。这需要高超的海船驾驭技术。后来,他们登陆岛国后,对土地产生了兴趣,不再返回老家,而是通过武力驱散原住民。英格兰的文化中心开始从北方向南方转移。867 年,维京人包围并攻克了约克城,又进军麦西亚王国,占领其大部土地,接着又挥师南进,进攻威塞克斯王国。

威塞克斯国王的弟弟阿尔弗雷德(Alfred,849—899)曾经协助哥哥抗击维京人。哥哥去世后,他被贵族拥戴为国王。维京人几次攻陷威塞克斯王国。阿尔弗雷德曾经战斗到孤身一人,然后重新集结兵力。阿尔弗雷德多次乔装打扮,刺探到了维京人的弱点,发现维京人没有长期的作战计划,靠掠夺维持后勤供应。876 年5 月,阿尔弗雷德率部队在爱丁顿地区与维京人激战,并取得战略性优势。伦敦以南地区由阿尔弗雷德国王控制,北部成为“丹麦区 ”。北部的很多地名都有斯堪的纳维亚名字的痕迹。在约克郡,有400 多个地名以“by”结尾,如Wetherby、Selby。在丹麦语中,“by”就是“村子”的意思。在相持阶段中,阿尔弗雷德颁布了法典《阿尔弗雷德法典》(The Law Code of Alfred the Great),创建贵族子弟学校,花重金厚礼从欧洲大陆聘请学者教授拉丁语,把拉丁文古典作品译成盎格鲁—撒克逊语。阿尔弗雷德去世后,几代继任者连续北伐,于10 世纪中叶收复了大部分“丹麦区”。英格兰成了统一的国家。

公元11 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率领诺曼人登上岛国,这是英国历史上遭遇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入侵。其名义还是恢复英格兰王室的纯正血统。诺曼底公爵家族与英格兰威塞克斯王室有过一次联姻。到了威廉这一代,历史史料有些混乱。一种说法是威廉与英王爱德华是表兄弟关系,另一种说法是表叔侄关系。基于遥远的血亲关系,威廉有了继承王位的理由。国王爱德华无子嗣。他去世后,贤人会议推举哈罗德伯爵为英格兰国王。哈罗德率领军队剿灭了北方的争权者,又急忙挥师南方,前去阻击威廉军队的入侵。哈罗德以疲惫之师与威廉的5000 骑兵对阵。经过一天厮杀,哈罗德及其军队全部战死,诺曼军大获全胜。1066 年圣诞节,征服者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史称威廉一世。威廉一世大量没收英格兰贵族、教会和自由农民的土地,把全国耕地的1/7 和大部分森林据为己有,其余分封给诺曼贵族。很多英国的世袭贵族家谱,可以上溯到这个时期。

无论是海盗还是征服者,他们定居岛上后,并不会安心自己脚下的那片耕地。他们天性中的不安分因素开始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到境外探险,开疆扩土。这成了英国人后来殖民海外的内在动因。另一个是从事体育竞技。通过体育比赛,男人的旺盛睾丸素才得以释放。英国人又善于制定规则,使比赛中的伤害减少到最低点,民众也从中获得了极大乐趣。体育比赛中的词汇,具有很强的战术意味,如进攻、迂回、防守坚固、打垮对手、猛烈反击等字眼。这是英国人在挑战自己,让竞技比赛中充满着“战争的硝烟”。

从17 世纪开始,英国开始成为移民输出国,移民主要进入北美洲。1620 年,英格兰的清教徒们为了躲避国王军队的迫害,乘坐五月花号(The Mayflower)抵达美洲。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移民潮发生在19 世纪中期。1845 年的土豆枯萎病造成了爱尔兰大饥荒。1845—1854 年,大约有200 多万爱尔兰人移民美国,约占爱尔兰全国人口的1/4。苏格兰的大规模移民则是高原清洗运动(clearance)的恶果。占总人口0.01%的苏格兰地主拥有全苏格兰57%的土地。为了扩大牧业,苏格兰地主提高了地租率,迫使农民放弃土地,前往北美谋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母亲玛丽·安·麦克劳德就是苏格兰移民。她出生在苏格兰偏僻的斯托诺韦岛(Stornoway),那里的流行语言是盖尔语。她跟着姐姐移民美国后,第一份工作是当保姆。她后来嫁给了弗雷德·特朗普,生育了五个儿女。玛丽有苏格兰人吃苦耐劳、坚韧固执的性格。那些来自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移民,构成了美国社会的主体,形成了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导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