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
伦敦有各种纪念碑。纪念碑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贡献者的纪念,也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和对政府失误的反思。各类纪念碑排列起来,足可以构成一部英国文化史。这些纪念碑是国民价值观的载体。当民众感到迷惘和无助时,纪念碑会告诉他们的来路,曾经的生命付出,进而激活国民的信心和思考。
在各类纪念碑中,军人纪念碑占据了最显眼位置。在英国政府机构所在地,有国家烈士纪念碑(Cenotaph)和“二战”妇女纪念碑。它们代表的是勇敢和舍生忘死。面对这两座纪念碑和军人塑像,两侧政府建筑如同列队致敬的将士,显得庄严肃穆。海德公园西侧的威灵顿凯旋门十分壮观,顶部铜雕是和平天使乘驷马战车报信。1815 年6 月,威灵顿公爵率领英国、荷兰、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率领的军队,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走向。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上,高44 米的德文郡大理石柱上站着英国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每当人们看到纳尔逊的雕像后,心头都会涌出纳尔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英国要求人人恪尽职守”。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英国舰队打败了西法联合舰队,取得了特拉法加海战的胜利。纳尔逊面朝议会大厦,这是对英国议员的鞭策和期待。
海军上将纳尔逊纪念柱
威灵顿凯旋门
伦敦白厅旁边的“二战”妇女纪念碑
英国的每个乡村都有烈士纪念碑
大英图书馆汇集了人类的各类图书。当大英图书馆搬到新址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时,也小心翼翼地带走了一块铜匾。这块厚重的铜匾上铸造着150 多个名字。他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的大英图书馆馆员,其中大部分战死疆场。这个铜匾镶嵌在员工出入的走廊一侧。我每次从这里走过时,都会不自觉地看一眼铜匾,心里有一种感动。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在捍卫一种价值观。这个国家是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下来的。活着的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之心。11 月11 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为了不影响工作,纪念活动通常安排在11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到了这一天,英国王室和政要全体出动,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默哀两分钟,纪念在“一战”和“二战”中牺牲的英国军人。全国民众都会自觉地在胸前别上一朵虞美人花。
威斯敏斯特教堂可以说是英国的石头博物馆。它是王室礼拜堂,也是国王加冕地。在这座教堂的圣坛旁、唱诗班席位中间和地下墓穴内,安葬着历代君主和名人。从登基御座到埋葬自己的墓穴,只有一步之遥。亨利七世的石棺位于中轴线末端,右侧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左侧是被她杀死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或许她们在天堂里已经握手言和。这里还有皇家飞行员礼拜堂。在1940 年的不列颠空战中,皇家空军飞行员在这里祈祷后,迅速驾驶战机升空,抱着必死的决心,与德国纳粹飞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决战,最终赢得了胜利。礼拜堂的彩色玻璃窗上,描绘着飞行大队的徽章。在教堂里各种墓石和纪念碑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一位无名烈士墓,里面埋葬着在“一战”中战死的英军士兵,无人知晓他的名字。他的遗体从欧洲战场运回来后,于1920 年11 月11 日埋葬在教堂西端的大门内侧。这是教堂内唯一禁止踏足的墓地。
在这座王室教堂里面,“诗人角”的游客最多。这里的墓碑和塑像朴素,如同他们生前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政治地位不高,却吸引着最多的游客。这里会让人产生一种特殊的亲近感,仿佛是来到老朋友的墓地,还能记着他们说过的名句。教堂北廊矗立着多位科学家的纪念碑。牛顿的墓石位于教堂正面大厅中央,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等许多重要科学家都安葬于此。这是英国人对科学和文化的尊重。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地位,在英国甚至高于君主的地位。法国作家伏尔泰曾感慨:“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伦敦有很多学者、工程师和记者的纪念碑。这些雕塑都是具体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民概念。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雕像远多于政治家。伦敦舰队街附近的费特巷(Fetter Lane),矗立着约翰·维尔克斯(John Wilkes)的雕像。他是英国言论自由的倡导者和捍卫者,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尊敬。在金融城的皇家交易所旁有乔治·皮博迪(George Peabody ,1795—1869)坐像。这位美国出生的金融家被誉为“现代慈善之父”。他在19 世纪创立了皮博迪基金会,为伦敦贫民提供质高价廉的房子。他一直秉承着家族的清教徒传统,生活简朴,却乐善好施,向大学和研究机构捐助了800 万美元。金融城授予了他荣誉市民称号。在皇家交易所背后的小巷内,有路透先生的石雕像。他于1851 年在此地创立了路透社,向全世界提供时事新闻和金融数据。英格兰央行对面是工程师詹姆斯·格雷特黑德(James Greathead)塑像。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 年诞生在伦敦。当时开挖地下隧道极其复杂。工程师格雷特黑德研发出了气压盾构法施工工艺,能够在黏土层和含水沙层中施工,奠定了现代化盾构法施工的基础。地铁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都市人的出行方式。
地铁工程师詹姆斯·格雷特黑德纪念碑
伦敦不会忘记那些历史中的各路英雄。在泰晤士河北岸的国王霍华德七世纪念公园里,有英国航海家纪念石碑。1533 年5 月,船长休·韦乐比爵士(Sir Hugh Willoughby)带领探险队,乘坐三艘帆船从这里出发,准备从东北航线,前往中国和印度寻找财富和香料。领航员是理查德·查斯勒(Richard Chancellor)。他们抵达挪威北角时遭遇巨大风浪袭击。船长和领航员失散,船长和几位探险者最后死在荒岛上。领航员理查德休整后继续前行,最后抵达莫斯科,打通了英格兰与莫斯科的海上贸易。
很多无辜牺牲者也有自己的纪念碑。这是后人的忏悔和反思。在克勒肯维尔(Clerkenwell)的圣詹姆斯教堂里,有一个木板上刻着被烧死的新教徒名字。玛丽一世在位6 年期间,下令烧死了200 多位新教徒,地点就在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玛丽女王企图用恐吓手段恢复天主教,最终还是失败了。1305 年,英格兰国王下令处死了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电影《勇敢的心》对这段历史有生动的描述。附近的圣巴塞洛缪医院(St Bartholomew’s Hospital)墙壁上钉一块牌匾,纪念这位被残杀的英雄。这是伦敦无法回避的历史教训。这需要后人用坦诚心态看待自己的民族历史,而不是遮掩或保持沉默。这些纪念铭牌和纪念碑,是城市的良知,也是文明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