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湖区

游走湖区

湖区成为英格兰的后花园,那是浪漫主义时代之后的事。在此之前,林木湖泊只是习以为常的居住环境,山峰甚至被视为障碍。1724 年,作家和探险家丹尼尔·笛福出版了《大不列颠全岛游记》(Tour Through the Whol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他在第一卷中对湖区有这样的评价:“这是我在英格兰乃至爱尔兰经历过的最荒凉、最贫瘠和可怕的地区。”这种地貌在当地被称为“荒山沼地”(fells)。“Fells”一词源自古斯堪的那维亚语。当时英国人不喜欢来这里,而是喜欢去罗马、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历史名城。那里有古罗马诗人吟唱的历史人物和遗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和雕塑。那些经过绘画大师描绘过的地方,都有一种圣洁、神力和宁静,可以帮助游客开启心智,或者发现地理风光的独特魅力。

随着自由思想的兴起,英国人渴望更宽广的视野。山河依旧,社会变了,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原来的险恶屏障,成了吸引勇敢者攀登的旅游胜地。征服山峰成了一种英雄情结。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它在那里。这成了英国人的浪漫情怀。浪漫主义者怀揣一种理想,通过艰苦历程达到自己心中的目的,升华自己的感情。这一时期的风景油画,凸显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威力。一艘在风暴中飘摇的帆船,会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和精神亢奋。诗人不再满足于新古典主义的格局,浪漫主义成了释放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这种文学流派奠基人就是湖畔诗人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的湖畔抒情诗描绘了湖区的自然景观,以及自己对湖区的理解。从他的笔下,我看到了湖区色彩是如此丰富。作家是用文字来描述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和感情,以及沉淀后的记忆。散文家约瑟夫·艾迪生在《旁观者》(The Spectator)中写道:我们发现,大自然越接近艺术作品,就越令人愉悦。一片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就是一件带着气息的风景油画。到了19 世纪初期,湖区吸引了游客前来度假和旅游。这似乎印证了艺术与大众的互动规律:文学和画家寻找能给他们带来灵感的地方。当这些地方被反复描述后,就成了一个文化圣地,进而吸引民众前来探索和旅游。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诗歌,波特的童话故事,让湖区成了最吸引游客的风景名胜。

大部分游客从东南部的肯德尔(Kandal)进入湖区,最先看到的是温德米尔湖(Windermere)。湖畔有堡尼斯村(Bowness),有石阶蜿蜒向林木深处,石阶两侧的木栅栏生满绿苔。沿着石阶前行,穿过农场小径,就登上了奥瑞斯特丘顶(Orrest Head)。站在丘顶可以远眺温德米尔湖和大片牧场。低矮的石墙和木围栏把牧场分割成棋盘。沿着路径下行,就会看到绿藤掩映的窗棂屋脊。当地潮湿,却盛产石灰岩。居民把石灰岩烧成石灰后,涂抹在墙上。这成了乡村一景,也是传统的防潮手段,正可谓相生相克。人们依附于环境,总会找到最适合的活法。湖区客栈都是农舍改建,内部狭小局促,却功能齐全。卧室茶几上放着免费茶袋和两块姜汁饼。姜汁饼是当地特产,可以暖胃祛湿。墙上贴有草花图案的壁纸。细风穿过窗缝进来,有丝丝寒意,壁纸上的草花似乎在摇摆晃动。

湖区的旅游,说不上探索,而是人在自然中重新认识自己。橡树与灌木丛组成绿色屏障,把游客与各种动物昆虫围拢在一起。草丛中的各种动物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带羽毛的小动物十分精明,遇到人靠近时总会惊起,尖叫几声,飞上枝头。毛毛虫最为专注,对各种声音毫无反应,按着自己的轨迹前行。人和这些小动物都有永不相交的生活路径。只是在这个短暂时刻,我与几条毛毛虫处在了同一个空间和时间里。我突然觉得世界小而柔弱。叶片上的阳光变得厚重,地上的阳光也有了毛毯的感觉。随着毛毛虫爬远,这种感觉慢慢消退,最后归为平静。我又回到了人的社会。

在所有湖泊中,塔豪斯湖(Tarn Hows)最令我难忘。这是彼得兔作者碧翠克斯·波特捐赠给国民信托组织的私产。她认为生活中不能只有机器马达的轰鸣,还要有落叶的声音,有溪水的浅吟低唱。她花巨资购买了这片土地,阻止了财团对这里的商业开发。湖中有小岛,周围林木茂盛。有的林木干脆匍匐在地,不肯成为栋梁之材,却不经意间长成了独木桥。远处的溪流欢快而来,跃下一段卵石丛生的斜坡,成为微型瀑布,又在下面悄悄运作出几个小漩涡。一旦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溪水即刻收敛变得安静,依然掩不住几分顽皮,带着几片落叶在溪谷中奔跑。

湖区美在自然景观,村舍牛羊只是陪衬。水仙花在春天最先绽放,然后是紫丁香、杜鹃花、鸢尾花、百合花、牡丹、红鹅莓和蓝铃花。这里的蓝铃花是本土品种,又称野风信子,花茎弯曲,挂着一串串蓝紫色的小铃铛,细风吹过,所有的花都朝一个方向点头,很远就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蓝铃花具有喜阴的特点,在幽暗和斑驳的阳光下,给人精灵古怪的感觉。华兹华斯钟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在诗人眼中,它们是“痛苦世界里安宁的中心”。这里确实安静,时常让我幻听。云朵相互拉扯,为天空留出一个空当,透出几分沉郁的蓝。当阳光灿烂时,天空也会飘过一阵细雨,来去无踪。你会发现植物突然变得碧绿水亮,远处的绿地上笼罩了一层光晕。

七月是花卉竞放的高潮,最吸引游客的镜头。在阳光和雨水中,风铃草、青葱、毛地黄、羽扇豆、剪秋萝和景天属植物都在疯长。进入秋天后,这些花草逐渐让位给雏菊和蜜蜂花。所有花木都有自己的季节,不争不抢。轮到你时,才有出头之日。若强势出头,必遭天气和温度的双重打击,挺不过三天便败下阵来。一阵冷雨后,寒气渐重,阳光贵若黄金。还没等舒展心情,天空又阴沉下来。这时候,躲在农舍客栈里,喝上一杯奶茶,吃上两块姜汁饼,心里会释放出丝丝暖意。然后静等着冬天,在湖泊上铺开水墨画。

春天里绽放的水仙花

来到湖区后,你才明白,一个人只有融入社会和自然中,顺势而为,敬畏生命,才能营造出自己的一方天地。有了这种感悟,才有转身的空间,从容欣赏湖区的日落。夕阳的逆光中,空荡荡的树枝都包裹上了一层光芒,然后渐渐转淡,最后抽身转离。墨蓝色夜空覆盖了林地山丘,星光中溶进石屋内的灯火。此时的湖区,生活由绚烂归于平静。有了一份旷达和超然,黑夜就不会显得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