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店
英国人称早期的印刷品为古董(antiques),视其为文物,足见他们对古旧图书的尊重。大英图书馆和英国各大高校图书馆,都与旧书店有业务联系。旧书店的橱窗里展示着本店的重点图书。每家书店在收购旧书时都有所侧重。这取决于书店老板对某个学科的研究深度。了解了一个学科和版本学,才有定价权。这是旧书店竞争过程中形成的生存秘籍。走进旧书店里面,所有图书多按书名或作者分类。书店里空间狭小,只容下一个人转身。书店格局和经营模式,同《查令十字街84 号》描述得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书店一角多了个监视器。收银台上多了一台电脑。
伦敦老街上都有旧书店,其中西区最多。这些店铺门脸小,像路边野花一样各自盛开。旧书店的最大好处,一是价格便宜。很多当年的畅销书进入了旧书店后,价格只有原来的1/10 或更低。二是古本书丰富。读者可以从两百多年前的旧书里,认识到早期英国人的所思所想。我抽出一本装帧精美的旧书,不知道这位作者熬过了多少个夜晚,查阅了多少资料,才完成了这本书。如今还能挺立在书架上,也算是一种幸运。旧书店是古旧图书的避难所。当今社会缤纷缭乱,太过喧嚣。很多爱书人来到静谧的旧书店,拿起一本书,从中寻找自己的乐趣和知识需求。
对于爱书人来说,伦敦查令十字街的名气很大。这里有多家高质量的旧书店。电影演员卓别林、作家萧伯纳和狄更斯都是这里的常客。书信集《查令十字街84 号》的出版,让这条街的名字更加响亮。该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女士(Helene Hanff)与伦敦查令十字街84 号的异国奇缘。1949 年9 月的一个晚上,海莲随手翻开《星期六文学评论》(Saturday Review of Literature),上面一则广告吸引了她:“古董书商”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在当年10 月5 日寄去了购书单。她说自己是穷作家,旧版书颇合自己的“老胃口”。纽约的古旧书价格高,令她难以承受。过了20 天,海莲收到了这家书店的回信,答应将寻找这些图书,落款简写为“FPD”。11 月3 日,海莲收到这些图书。她赞叹英国老版图书的精致,“简直不相信一本书竟也这么迷人,抚摸一下,从心眼里都感到舒服。”
从书信来往中,海莲得知FPD 就是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Frank P. Doel)的名字缩写。这家书店在1920 年开业。书店合伙人是马科斯和科恩(Benjamin Marks and Mark Cohen)。这是一家重信用的旧书店。只有爱书人才懂得这家书店的诚意。弗兰克·德尔与海莲保持了20 多年的书信往来。1968 年12 月15 日,弗兰克患急性盲肠炎去世。两位书店合伙人也先后离世。这家经营了50 多年的旧书店只好关门歇业。这一连串不幸消息,简直击碎了海莲的心。她整理出了自己与弗兰克的通信,写了纪念性文字,怀念这家旧书店带给自己的美好时光。书信集在1970 年秋天问世,在美国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该书于1971 年6 月在英国出版。海莲来到了伦敦,她站在物是人非的查令十字街84 号前,独自黯然神伤。汉芙女士写道:“书店还在那儿,若你们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 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古董书店在1970 年12 月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家餐馆,地址成了剑桥圆环24 号(24 Cambridge Circus)。原书店位置的墙壁上固定着金属牌,上面写着:“查令十字街84 号,马科斯和科恩书店旧址,由于海莲·汉芙的书而驰名于世。”这部书信集后来改编成了电影。战后的英国物质极其匮乏。外表冷漠、内心温良的书店经理与纽约女作家,演绎出了爱书人的执拗和温暖。
伦敦的二手书店内景
查令十字街是长约1 千米的市街,南抵特拉法加广场,北到新牛津街。这个名字源于爱德华一世为亡妻的出殡仪式。1290 年,爱德华一世在把亡妻的灵柩从林肯(Lincoln)运往威斯敏斯特教堂时,在特拉法加广场竖立了十字架,民众在十字架附近悼念。查令十字架便成了当地的名字。市街附近的小巷里也有多家旧书店。最有名的是赛西尔巷(Cecil Court)。我在这里收集到了一些老北京的铜版印刷品。街北边有水石书店(Waterstones)、福伊斯书店(Foyles)。后者是欧洲最大的独立书店,里面的书架布局婉转曲折,书目超过20 万种,成了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长廊。
当特书店内景
伦敦拥有欧洲最多的二手书店。我十分喜欢当特书店(Daunt Books)。它位于马勒本商业街附近,是一座爱德华风格的建筑,有橡木走廊和天窗。这家书店的书目按照国家地区划分,除了旅游类图书外,还有文学艺术类书籍。随手抽出一本书,就可以坐下阅读。我所期许的绝佳阅读时光就在这里,宁静安逸。这家书店还为顾客收集一些绝版图书。位于皮卡迪利广场附近的哈查兹书店(Hatchards Bookstore)从1797 年开始就在这里营业。这是英国最有贵族气息的书店,装饰考究。王尔德和拜伦都曾光顾这里。书店还负责为女王提供书籍。
哈查兹书店
查令十字街往东是通向大英博物馆的布卢姆斯伯里街(Bloomsbury Street)。那一带又是书店聚集区。书签书店(Bookmarks)坐落在大英博物馆西侧。这是一家左派书店,主要抨击资本主义体制,英国政府却让它极其嚣张地活着。大英博物馆左前方的伯里路(Bury Place)上有伦敦评论书店(London Review Bookshop)。这家书店提供思想类图书和再版经典。书店每周都举办演讲活动。再往东走就到了珀尔塞福涅书店(Persephone Books)。珀尔塞福涅在希腊神话中是宙斯之女,后来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形象。书店老板也是出版商,翻印和出售20 世纪那些被人遗忘的经典作品,其中以女性作家的著作为主,包括小说、诗歌、日记、食谱等。
我是个容易怀旧的人。喜欢翻开书页后,手指摩挲书页的踏实感觉,就像我现在聆听窗外的雨声,有一种久违的熟悉和亲近。我书架上有1/3的书都来自伦敦旧书店,让我感到充实和幸运。一本书在旧书店里等待了几十年,却被一个远道而来的人看上,满心欢喜地买走。这实在是一种缘分。书里面的思考,温婉散淡的感情,一直封闭在文字里,遇到知音后才会慢慢化开,像里面的淡淡书香,从半个世纪前丝丝缕缕地飘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