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私家花园
一位女作家与花园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在英国文学史上并不多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蒙克宅邸(Monk’s House)里有一个漂亮花园,具体地点在东萨塞克斯郡的洛德梅尔村。从房子旁边的木栅栏门进来,眼前是一片茂密的花丛,远处有一座诺曼式小教堂。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苹果园,远处隐约可以看到丘陵。路径把园子分成好几个部分。一座斜顶的两层房舍,一座意大利风格的花园,一个小果园,一个小池塘。池塘旁边是装饰性石墙,石墙旁有一尊裸体雕塑,守护着保龄球草坪。这个花园成就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梦想,也是她情感的依托。
1919 年,伍尔夫夫妇以700 英镑的价格买下了房舍和花园。房舍十分简陋,花园和果园面积加起来只有3/4 英亩。弗吉尼亚和丈夫改造了厨房,安装了热水管,在卫生间安装了冲水厕所。1928 年,他们购买了附近的一片土地。一年后,他们把购买的土地修整为保龄球草坪,同时扩展了房舍的二楼。他们在池塘边栽种了两株榆树,象征着夫妇二人相依而立。他们希望将来把自己的骨灰也埋在树下。如今,花园还是弗吉尼亚喜欢的那样子。当年的两棵榆树已不在。一棵在1943 年被暴风刮断,另一棵在1985年死于荷兰榆树病。埋藏夫妇二人骨灰的地方,竖起了两人的半身塑像。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神经质的才女作家,气质优雅,观察犀利。她游走在优雅与痴癫之间。她的意识流小说一次次震惊文学界。她在这里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有《雅各的房间》(Jacob’s Room,1922 年)、《达洛卫夫人》(Mrs.Dalloway,1925 年)、《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 年)、《奥兰多》(Orlando,1928 年)、《浪潮》(The Waves,1931)等。她喜欢在上午创作。只要天气足够暖和,弗吉尼亚就去写作小屋。1921 年,她告诉姐姐瓦妮莎·贝尔,他们把放农具的小屋改造成了写作小屋,总共花了157 英镑,坐在门口,就可以眺望远处的卡本丘陵。这座写作小屋的环境给了她很多创作灵感。在夏季里,她还时常在这里过夜。她在日记中写道:“我在这里写作时总是充满着巨大兴趣——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而且我让它溜走——为啥呢?因为要饲养金鱼,凝视新池塘,打保龄球……真是幸福啊。”
每天早上穿过花园,成了她写作前的仪式。来到写作小屋后她把墨水瓶固定在木板上,然后把木板放在腿上,像画速写一样,记录下她脑子里的画面。写作小屋空间狭小,瞬间充满了她的强大气场。她的意识流思维,让她写作速度很快。只有在喘口气时,她才会把目光从稿纸上移开,眺望远处的丘陵。花草中蜜蜂的嗡嗡声,让她很快又沉浸在写作中。到了下午,她就在草坪上打保龄球或散步。四点钟,弗吉尼亚会准时回来,坐在餐桌前喝下午茶,写信和日记。
弗吉尼亚的感情生活同样十分脆弱。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同性恋。她离婚后结识了后来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伦纳德十分欣赏弗吉尼亚的才学和文笔,两人在1912 年结婚。她在少年时曾受过性侵,这让她产生了性恐惧和性冷淡。伦纳德欣赏弗吉尼亚的优雅气质和文学才气。他对自己的妻子更多的是精神之爱。虽然自己患有轻度抑郁症,他依然悉心照料妻子的生活起居。她和丈夫在1933 年去意大利托斯卡纳旅行时,被当地的花园所陶醉。回到蒙克宅邸后,他们决定仿建一座托斯卡纳花园。伦纳德重修了池塘,增加了甬道。这座英式花园也就有了意大利花园的要素。她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说:“我还是告诉你吧,花园是它的亮点。你必须过来,与我一起坐在草坪上,在苹果树下散步,或者采摘。这里有樱桃、李子、梨、无花果,还有各种蔬菜。我郑重告诉你,这是我们心中的骄傲。”
弗吉尼亚的写作小屋
不写作的时候,弗吉尼亚就坐在花园里读书。清风潜入花丛中,又把香气带出来。她在日记里写道,“再没有如此可爱的花园了。阳光下的花朵似乎都在燃烧,红色、粉色、紫色,令人目眩。康乃馨开成一大团,玫瑰就像点亮的路灯柱。”从弗吉尼亚的小说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她的赏花方式。她从花园里采摘一些鲜花,让花朵漂浮在碗里。她也喜欢把野花插在苔藓上。园子里还有蔬菜和草莓。果园里有苹果、梨和欧楂,还有五个蜂箱。丈夫长期管理果树和花卉,竟然成了村子里很有名的园艺师。他们在1926 年雇了一位园丁,负责打理花园。园丁还把剩余的水果蔬菜,拿到村里的市场上出售。
到了冬天,夫妇俩人就把部分花卉放在温室内
蒙克宅邸不仅是伍尔夫夫妇的乡村宅邸,也是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Group)的聚会地点。这些睿智有趣的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观点交锋,灵感碰撞,为弗吉尼亚带来了新的思考。夫妇二人在这里接待了文化圈中的很多文人雅士,其中有诗人艾略特(T. S. Eliot)、作家福斯特(E. M. Forster)、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Roger Fry)和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弗吉尼亚的姐姐和姐夫也是家里的常客。她的姐姐瓦妮莎(Vanessa Bell)是艺术家,姐夫是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与弗吉尼亚关系密切的贵族女作家、诗人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Vita Sackville-West)也经常光顾这里。
1940 年的伦敦空袭,使得他们在伦敦的房子受损。弗吉尼亚和丈夫来到蒙克宅邸,这里成了他们最后的家。战争的阴云压迫着她的情感,她的神经系统已到崩溃边缘,死亡时常浮现在她眼前。她在最后的作品《幕间》(Between the Acts,1941年)中,描述了一个贵妇人在睡莲池投水溺亡。那是一片浓绿的水,其间有无数鱼儿“遨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闪着亮光”。这成了她心里的映像,她决定采用这种方式结束生命。1941年3 月28 日,伍尔夫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在村子附近的欧塞河(River Ouse)沉河自尽。她在给伦纳德的短信中说:“我不能再毁掉你的生活了。”她不想再拖累丈夫。丈夫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作家、记者和编辑,他为照顾妻子,几乎放弃了一切。
弗吉尼亚去世后,伦纳德一直住在这里,整理并出版了亡妻的遗著。伦纳德在1969 年8 月14 日死于中风。他的遗体火化后,与妻子的骨灰都埋在了榆树下面。一位美国收藏家收购了他们的藏书,所以故居里只有一套莎士比亚戏剧。这套书原来放在朋友家,后来朋友家的后人还了回来。这是当年弗吉尼亚收藏的书。弗吉尼亚亲手包上了书皮,还在书脊写了书名。根据遗嘱,伦纳德把故居遗赠给了密友——女艺术家特蕾奇·帕森斯(Trekkie Parsons)。特蕾奇·帕森斯在1972 年把房屋转让给萨塞克斯大学,1980 年由国民信托组织托管。故居每年4~10 月向游客开放。
游客可以参观花园和家宅底层,包括客厅、餐厅、厨房和弗吉尼亚的卧室。她早期在底层的卧室里写作,房间不大,但窗户的视野好。她把客厅涂成了淡绿色,这是她喜欢的颜色。五个敞开的窗户外面也是绿色,在漂浮的绿色光影中,她感到十分放松。有时她也坐在家宅的木椅上写作,或呆坐着看外面的风景。她看着树叶随风摇曳,看着“太阳捕捉树上苹果的光泽”。那光泽逐渐扩展,如同河水泛滥出来的小湖泊,令她十分着迷。唯有死亡才让生命完整。她沉入河底,是去寻找另一种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