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怎样传入人体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声波,作为一种物理量,声波对人体生理结构可以产生物理和化学两种作用。声波以其有规律的频率振荡,通过人的耳朵,再经由听觉神经传入大脑,首先作用于人的精神,继而对人体生理发生影响。
人的听觉分析器包括3个部分,一是“声波接收器”——人耳;二是“中转站”——传递神经,包括感觉神经的传入纤维和脊髓、脑干、丘脑等担任联络任务的神经组织;三是“最高统帅部”——位于大脑皮质颞叶的听觉中枢。
人耳的结构从解剖和生理结构上可分成3个组成部分:内耳、中耳和外耳。
外耳即耳壳和耳道,到鼓膜为止。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鼓室在鼓膜的下面,像一个小房间,里面有3块人体最小的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连接鼓膜,砧骨像“砧”一样接受“锤”,“砧”又安放在“镫”上。这3块小骨头组成了一个“听小骨系统”。镫骨末端紧贴鼓室的“窗口”——“卵圆窗”,窗外便是咽鼓管。咽鼓管是沟通咽腔和鼓室的管道。中耳的结构特点是每个组成部分都紧密相连,丝丝入扣,所以能很好地完成传导声波的生理作用。
内耳由耳蜗、前庭及半规管3部分组成。内耳虽然是“耳”的一部分,但功能却不仅仅是听声音。人体能否保持平衡,需要有一个感受平衡的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就是人的感受平衡的感受器,一旦这两个部分出现问题,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耳中鸣响,出现“美尼尔氏症”的症状。在内耳中,耳蜗是听觉的重要器官,耳蜗内部充满淋巴液,起听觉感受器作用的那部分称为“科蒂氏器”。该器官由支持细胞和末端具有纤毛的毛细胞组成,毛细胞成排分布,共有2万余个,听神经即以这些细胞为开端。科蒂氏器收到信息后,即将声音转化成为神经能,进入听神经。听神经穿过耳蜗底部,汇入第八对脑神经进入大脑的听觉中枢。
大脑的左右两个皮质可各划分为4个叶:额叶,在大脑半球的前部,主管运动、语言、智能、情感等;顶叶,在大脑半球的后顶部,主管感觉、阅读等;颞叶,在大脑半球的外侧,人们感受声音、确认自己的空间位置的最高中枢就在这里;枕叶,在大脑半球的后部,主管视觉、阅读等。
此外,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一部分皮质称为边缘叶,它和下丘脑、中脑的部分结构联系在一起,称为边缘系统,除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有关外,尚与许多心理活动如情绪、记忆有关。
在人的大脑中,左右两个半球的功能并不完全对称。左半球主要具有逻辑思维、数学计算和分析判断功能;右半球主要具有感知立体形象功能,是多数人的艺术和音乐技能的控制中枢。总之,左半球的功能是语言、理念、分析、连续、计算等;右半球的功能是音乐、绘画、综合整体性、几何空间等,所以人们又称右半球为“音乐脑”。尽管音乐的主管中枢在右半球,但是,由于人脑中的神经纤维互相联系,所以音乐的作用也就不仅对“音乐脑”起作用,也能作用于整个大脑乃至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