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胃脘痛
胃脘痛主要见于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疾患。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调,情志刺激和脾阳素虚有关,心理与生理学家已经证明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一类,与人的行为类型有关。实验表明,A型行为类型的人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胃液中盐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下丘脑还可通过迷走神经影响胃的血管,引起功能变化,使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胆汁返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氢离子进入胃黏膜内,导致慢性胃炎。
治疗胃痛的方法很多,但药物疗法的疗效并不是很理想,如果利用音乐治疗胃痛,必须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只要辨证恰当,可望立竿见影。凡因情志所致属实证者,多伴有脘痛或胀痛,情志抑郁则加重,时时嗳气,或泛酸水,饮食减少,舌苔薄白,脉细弦。音乐治疗同时辅以药物,以疏肝和胃,疏达肝气,使滞逆之气疏散,选择音乐时应多选属木性条达,明朗欢快的曲调,如琵琶名曲《阳春》。“木”乐型的乐曲旋律都比较清新流畅,节奏也活泼轻快,犹如置身于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之中,音乐形象以晶莹四射、充满活力为特点,能使人身心舒畅,除去压抑感,所以用于肝气犯胃型的胃痛。
如辨证属肝郁化火,胃热气滞症,多见脘部阵痛,病势急迫,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中医治疗有“忌刚用柔”原则,最好多听柔和、恬静的音乐。节奏缓慢的音乐可以缓和情绪,使“恼怒伤肝,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或气郁化火”的病因得到解除。曾经有位患者,每因发怒而胃脘疼痛,呻吟涕泪不止,不得缓解,后来听从医生劝告,常听缓和情绪的古琴、二胡曲,如《二泉映月》《平沙落雁》《汉宫秋月》这样的乐曲,尤其在因故郁怒又起之时,必须强迫自己全神贯注地去欣赏音乐,后来症状竟然长久不发,最终不药而愈。
舒缓的音乐对A型行为类型而致慢性胃病的患者帮助尤大,音乐选择可以“水”乐为首选,水乐不仅节奏舒缓,可以达到“缓急”的作用,而且从五行特征上讲,还具有“滋水涵木”的五行制化、脏腑相生关系,所以因肝气肝火而致者为宜。
胃痛除实证以外,以脾胃虚寒症较多见,表现为脘痛绵绵,泛吐清水,胃脘部有冷感,饮食喜热,四肢不温,倦怠无力,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细弱。这类患者在治疗上宜温中健脾。配合音乐治疗,以温厚中和的“土”乐和热情明快的“火”乐为宜,能鼓动阳气以补虚祛寒。如果患者中阳下陷(胃下垂),还应选听一部分雄壮有力的乐曲,如《步步高》《将军令》《赛龙夺锦》《彩云追月》等。
表现为阴虚的人,胃脘灼痛,嘈杂似饥,饥而不能食,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少或光剥。可选乐曲以“水”乐为主。肾主一身之水,肾阴肾阳是一身阴阳的根本。五脏中,肾位于下部属阴,“水”乐对胃阴虚患者的症状缓解往往有所帮助。
胃痛音乐疗法与气功疗法结合在一起效果更为显著,例如胃下垂患者在听音乐时,可采取仰卧式,做深长的腹式呼吸,加强腹肌的紧张性,促进胃的活动,使胃肠排空加快。慢性胃炎则采取自然腹式呼吸,强调腹部放松,溃疡患者以坐式、侧卧式为主,呼吸要静、细、均匀、深长、柔和,注意腹部放松,同时对症选听音乐,在乐曲伴奏下进行气功锻炼,气功结束后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有节律的腹部按摩。
患者应在饭前、睡前听乐,以15~20分钟为宜,如配合气功,时间可再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