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郁症
郁者,滞而不通之意。《丹溪心法》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古代中医将脏腑功能障碍,滞而不通的病证均称为“郁”,如痰郁、气郁、食郁、湿郁、火郁等。我们这里所说的“郁症”则是精神刺激后所致的全身性功能性紊乱症。
由于谋虑不遂或受到悲哀、忧思等长久的不良情绪刺激,导致肝失条达,肝气郁结,表现为精神悒郁不畅,胸闷叹息,胸胁(或胸背等处)胀痛,痛处不固定;肝气犯胃,则胃气不和,胃脘部胀痛;肝郁化火,可兼有肝火的症状,如气郁生痰,或肝郁伤脾,或脾失健运,湿郁生痰,可出现咽中不适,甚至有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检查无实质性病变,同时伴有胸闷等症状,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在妇女则影响月经、胎孕。如郁症长期不解,可引起心神失养,兼心脾气血亏耗,或肝肾阴虚等证。
症多为情志不遂所致,与体质也有密切关系,凡属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者,一遇情志不舒则易致病。初起属实,肝气郁结或痰气郁结;久郁正虚,则心神失养,气血不足。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郁症全在病者能够移情易性。”音乐治疗可以说是“移情易性”的最好手段。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忧郁感过甚的状态下,借助欢乐的音乐,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两种情绪反差过大,反而使心情更加烦躁。所以,开始可以听悲伤的乐曲,如《江河水》之类,当患者接受乐曲“美感”的沐浴后,郁结之气会随着乐曲而得以发泄,此时再选用具有生发调畅、朝气蓬勃特性的音乐,如《翠湖春晓》《春辉曲》来疏泄心情,唤起对生活的热爱。
在一般性的欣赏性乐曲中,《江河水》之类属悲伤泄情格调,乐曲的形象生动,扣人心弦,第一乐段主要由羽调式组成,第一乐句由于暗淡的羽调式色彩,缓慢的速度,旋律波折起伏,显得凄凉悲切;第三乐句节奏顿挫,似断欲连,如同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听者在如此具有感染力的音乐之下,很少有不受感动的。而古琴曲《流水》之类,则属悠扬调畅,朝气勃发的音乐。《流水》的一至三段,通过深沉、厚重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重峦叠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山水奇境;四、五段犹如点滴之水汇成溪流;六、七段则如瀑布飞溅,又如波涛翻滚的江海;而尾声犹如滔滔汪洋的余韵在耳边荡漾,回味无穷。整个乐曲生动灵活,气势磅礴,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进取精神。
郁症的治疗环境,宜黄色、暖光,能加强开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