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病证与处方原则
肝主藏血,喜条达,肝病的特点是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
1.肝气郁结 情志长期抑郁或情绪突然受到刺激,或其他病邪侵扰,都会导致气机郁滞。气滞在肝,多为胁肋胀痛,连及腰背,胸闷;气滞在上,则咽部如有异物梗阻,瘿病;气滞在中,则乳房胀痛硬肿;气滞在下,则少腹疼痛。或牵引睾丸坠胀,或女子痛经,甚至闭经;横逆犯脾,则痛泻交作;犯胃,则嗳气吞酸。临床多见于慢性肝胆系统疾病、神经官能症、女子月经不调、乳房慢性肿块。肝气郁结的症状虽然众多,但主要病因为情志所致,所以调畅情志是治病之良方。患者若以音乐调整自己的情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或使症状缓解。除可用“木”乐外,还可采用“以情制情”法(如悲胜怒,喜胜悲,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针对喜、怒、忧、思、恐不同的病因进行调理。
2.肝火上炎 肝郁气滞可郁而化火;暴怒伤肝,使肝气暴张;或情志所伤,五志过激化火,心火亢盛,引动肝火而致肝火上炎。症见眩晕,头痛,耳鸣,面红耳赤,口干苦,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多见于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肝胆系统疾病。肝火上炎,以平抑为原则。例如肝火上炎者多怒,可用“悲制怒”法,选乐以“水”乐为主,酌用“金”乐。
3.肝阴血虚,肝阳上亢 肝血亏虚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损耗,或脾胃虚弱,化生之源不足;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上亢。主要病证是头痛,头晕,夜盲,目涩,肢麻,虚烦,夜寐不宁,面部烘热、口干,舌质红,脉细弦。临床多见于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眩晕等。肝肾之阴相同,称为乙癸同源,所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表现出肝肾之阴不足,除以上症状外,还有盗汗,腰膝酸软,男子遗精等。本症选曲除用“木”乐以外,还可选用“土”乐,促进脾胃生化,以补肝血不足;选用“水”乐,滋养肾阴以养肝阴。
4.肝风内动 除热性病热盛动风以外,肝阳上亢,肝血耗损太过,均可见手足颤动,抽搐等病理表现,甚则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近期临床报道,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经音乐疗法和音乐电疗后,诸多症状可有改善,对脑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意义。恢复期主要以滋阴养肾,益气活血为主。音乐选择参见有关章节。
5.肝胆湿热 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或脾胃失运,湿邪内生化热而致,症见胁痛,口苦干,寒热往来,皮肤巩膜发黄,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多见于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助以音乐疗法,可使肝经疏泄调达,增强体质,抗御感染。选曲以情绪平稳和缓的乐曲为宜。
胆的功能失调
胆的功能失调可见胆郁痰扰。多由情志不遂,生痰化火而引起。表现为惊悸不寐,烦躁不宁,胸闷胁胀,头晕,目眩耳鸣,舌苔黄腻,脉弦滑。选曲重在去除致病因素,以舒畅情志、安神为主。“水”乐(取其相生关系)和以情制情的乐曲可适当选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