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高血压

六、高血压

高血压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8.8%,估计全国患者数约1.6亿。

高血压病早期可无症状,或仅以神经衰弱症候群为主。血压持续升高多年后,可影响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引起各种继发病。如心脏受累,可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甚至发生慢性心力衰竭;肾受累时,可有夜尿、蛋白尿、红细胞及管型尿,直至肾衰竭而致尿中毒;脑受累时,引起动脉硬化、脑供血不全、脑血栓、脑出血等。

高血压病的其他主要症状有头昏、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

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轻、中、重)。

高血压病因尚未明确,但精神因素的作用对本病发生有相当大的影响。愤怒、焦虑、恐惧,可引起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长期处于激烈的紧张状态,这种变化可固定下来,成为不可逆的病理现象。情绪压抑或愤怒者,血中胆固醇一般较高,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亦高,易导致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在激动、愤怒之下血压急剧升高,可诱发脑血管病,即中风。

音乐对高血压病的疗效较为肯定。如南京艺术学院宋保生教授用大提琴演奏曲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音乐疗法,结果显示85%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从180~200/100~110毫米汞柱,下降到134~140/84毫米汞柱。据介绍,宋氏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读研究生时,有位领导喜爱大提琴,经常听他演奏,一段时间后,所患的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竟然大有好转;宋保生的导师奥斯卡·曼哲可教授身患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每天要宋保生为他演奏大提琴音乐,后经医生检查,他的病好了,睡眠、饮食、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肝阳上亢型患者(主要症状为:头痛,情绪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耳赤,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有力等)当以平肝潜阳为宜。这类患者在高血压病患者中占多数,他们需要平静,最忌激动,听音乐需要选择,不宜听使之激动的音乐,“潜阳”可以选择镇静、平和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等“土”性的音乐。

对于肝肾阴虚(主要症状为:头晕眼花,腰酸腿软,失眠,心悸,耳鸣,夜尿频,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弱)和气阴两虚(主要症状为: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耳鸣,夜尿频,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畏寒肢冷,舌质淡红,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或结代)的患者,除了选听“土”性音乐外,还需配合“水”性的音乐以培补根本,在中医治法上,称为“滋水涵木”,滋肾养肝的音乐中,《塞上曲》是一首较为典型的“水”类乐曲,可供“滋水涵木”。此曲小标题为“宫苑春思”“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等。这首套曲抒发了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感,细腻地描写了王昭君怀念家园的心境,除为商调式外,其余均为羽调式,旋律多有相似,音调联系密切,音乐形象单一,在弹奏技法上,左手的推、拉、吟、揉及擞音等,得到充分展示,音乐极为柔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高血压音乐疗法应选择幽雅的气氛环境,努力使全身放松,令思想进入空静虚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