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进入老年,人体内各器官和细胞的功能明显减退,如胸腔的顺应性和呼吸肌的力量减弱,肺活量下降,心肌出现退行性变化,心搏出量减少,射血时间逐渐缩短。老人血管易发生钙质沉着,动脉弹性减弱,血中胶原蛋白增加,降低了血管的扩张性。由于主动脉弹性减低,心脏收缩时,血管受到牵引,使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影响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尤其是流向脑部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减少。由于消化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减弱,老人易患慢性胃炎。此外,肾脏功能减退,膀胱括约肌和尿道括约肌萎缩,膀胱充盈量减少,常感排尿不畅,甚或小便失禁,夜尿增多,抗病能力减弱。一些老年常见病如糖尿病、关节炎等都与自身免疫有一定关系。

随着生理上的衰老,老年人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点,如注意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如失落感、忧郁感、遗弃感,甚至产生性格变异,自我封闭意识增强,表现为固执、刻板、保守和易猜疑等。

有人把老年人的性格分为四种类型:①成熟型。此类老人有充实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兴趣广泛,与他人关系良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②安乐型。对自己的处境十分适应,在精神和物质上期待别人的帮助。③装甲型。自我防御较强,不承认、回避老年衰退的现实,对恐怖、苦恼都用很强的防御机制来对付,对工作有过分义务感,因而嫉妒年轻人。④自我谴责型。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责备自己,情绪悲观,把死亡看成是自己悲惨现实的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