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脏躁症

十二、脏躁症

中医所说的“脏躁”,专指妇女精神障碍,以悲伤为主要症状。其实,从该病的临床表现来看,它与现代的“癔症”相似,男女均可发生,只是女性发病率较高而已。此外,具有悲伤忧郁特征的一部分神经衰弱患者也可以包括在“脏躁”之内。

本病的发生,与忧愁思虑,情志抑郁,心伤血虚,津液亏损有关。主要症状是: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情感失常,时时欲哭,反复发作。一些更年期妇女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也会出现以悲伤哭泣为主要症状的神志障碍。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金元时代的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了对本病病理的分析:“问曰:娘娘常欲痛哭为快否?妇人曰:然。子和曰:火灼肺金,金受郁制,无所授告。肺主悲,故欲痛哭也。”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脏躁患者的“哭”是不由自主的,无法以意志来控制。当哭过之后,心中的郁闷得到暂时发泄,就会感到舒畅愉快。

治疗脏躁症的原则是养心安神。临床除了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则采用“喜疗”为主,有时可以“大喜”强胜之,如相声、喜剧之类均在选择范围之内。音乐治疗应兼顾柔肝缓急与宁心安神,宜选用“木”乐和“火”乐,也可以选择春天百鸟齐鸣的自然音乐,或澎湃的水涛声等,激发对生活的乐趣以舒畅情怀。据临床观察,《喜洋洋》之类乐曲对解除症状效果较好。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人们的喜悦心情,犹闻雨打芭蕉淅沥之声,如见芭蕉婆娑摇曳之态,充满热情,富有生气。又如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全曲情绪高涨,热烈欢腾,对活跃心态,舒畅情怀尤为适宜。

除音乐治疗之外,患者更应建立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