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养生益寿的音乐
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是绚丽多彩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养生益寿的音乐呢?
音乐具有养生益寿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对老年人都有益,音乐养生益寿必须遵守有选择、有节制的原则。我国古代音乐理疗家认为“有选择、有节制地听音乐,有利于健康,反之,对身心有害”。有研究发现在节奏疯狂、音调怪诞、强分贝音乐下工作的摇滚乐与爵士乐的乐队,队员精神变得更加紧张不安,情绪急躁易怒;心率失常、血压不稳和听力减退等生理功能衰弱的症状明显增多。由此看来,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利于人体健康;相反,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大多平稳、愉快、健康,很少患病,所以从医疗和保健的角度来看音乐是需要选择的,古典音乐是有益于老年人保健的。另外,老年人由于对音乐中的情感有较深的体会,故音乐不仅能直接作用于老人的气血,而且可以通过情感的调理,使情操升华,促使心、身两方面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此外,音乐养生益寿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孔子提倡中庸之道,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与不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即适度,无过与不及,恰到好处,尤其是喜怒哀乐等情绪,应“中节”有和。
对老年人来说,并非任何时间听任何音乐都是有益的。一般来说,应多选择旋律优美,节奏适中的乐曲,早上宜选雄壮有力、活泼欢快的乐曲,如“木”乐、“火”乐,晚上睡觉前选择舒缓平和的乐曲,以“土”乐或古典乐曲为佳。
一首抒情、柔和、优美的音乐,能使人身心平静、舒畅;一首悲伤的音乐,能使人伤感。中医学充分利用五音(宫、商、角、徵、羽)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来调节人们的情绪,例如,对平素肝阳偏亢,有肝风内动的老年人,可以让其多听商音,肝属木、商音属金,金克木,就能起到平肝阳、熄风的作用。又如当人们悲哀伤心过重时,易耗伤肾阴,可选用激奋向上、铿锵有力的乐曲加以调节,多用徵调式和宫调式,以消除此种消极情绪。
音乐养生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既是一种实用的音乐活动,又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治疗方法。这种治疗的灵活性、选择性较大,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经历、音乐修养、审美能力和不同病情选择适宜的乐曲;要在音乐治疗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参与性或感受性的音乐疗法,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音乐养生效果。
音乐能调节老人的情绪,维持良好的心境,增强老人的活力,欣赏音乐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使大量空闲的时间得到充实,结合太极拳、气功这些老年人热衷的体育项目,配以音乐更能使人注意力集中,摒弃各种杂念干扰。
中医认为长寿之道,首先就是要保持乐观情绪。开朗的性格、高雅的涵养和情趣,是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根本。
许多热爱音乐的老人都是长寿之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即为代表,史书记载,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在医学落后的春秋战国之际,孔子处境坎坷却能活到73岁。我国自秦至清共有封建皇帝259人,其中可查出生卒年份的有209人,但寿命平均不过39.2岁。其中活到70岁以上的长寿皇帝仅有8人,在这8人中,清高宗乾隆,活了89岁,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为长寿之冠,他在“七旬万寿”时,特撰写《古稀说》,还刻印章,自称为“古稀天子”;到80岁时,更觉自己“仰荷天眷,至为深厚”,“不特云稀,且自古所未有之”,于是又刻“八征耄念之宝”,御制“八征耄念之宝记”。乾隆为何能长寿?除了他“节饮食,慎起居”外,还在于他喜好音乐,他经常要求乐工更换新曲,所谓盼晴则奏“月殿云开之曲”,可见喜爱音乐是乾隆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阮籍《乐论》中说:“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有人统计,乐队指挥是长寿职业,这是因为音乐能帮助人进入美好的境界,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加之挥舞双臂,使胸部、肋部乃至全身都得到伸展,使血脉更加和畅,生命力更加旺盛。
中医认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是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愿老人们能在愉悦的心境中“以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