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动过缓)以及神经官能症等疾患。
音乐疗法对本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以稳定病情,帮助善后恢复。对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心悸,或一时性的心功能障碍,音乐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取效。举例如下:
(1)调畅情志,消除紧张情绪,潜心涤虑,以保持精神稳定,恬愉舒畅。在五行音乐疗法系列中,应选择平和安谧,情调悠然的“木”乐或“土”乐。其他民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对情绪不安、焦虑、烦闷、心悸等症状作用也很显著。
《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是:
全曲分为10个小段:①江楼钟鼓。琵琶模拟鼓声,箫、筝发出轻微的波声,夕阳余晖,熏风涟漪。②月上东山,江清水白。③风回曲水,碧流回荡。④花影层台。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叠恍惚。⑤水深云际。二胡、中胡和琵琶等低音区的齐奏,深沉醇厚,忽然飘出琵琶清亮透明的旋律。“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⑥渔歌唱晚。歌声飞扬,渔人晚归。⑦回浪拍岸,渔舟破水,波澜击岸。⑧桡唱远濑。船桨划处,江水旋转。⑨欸乃归舟。橹声欸乃,浪花水浅。⑩尾声。归舟远去,万籁俱寂。
整个乐曲优美宁静,朦胧夜色,飘荡流水,人、月、钟声如画,人与自然美融合在一起,音乐的营养使各种忧思恐惧消去,心灵充实而恬静,加之运用飘逸秀丽的笛、箫,优雅明静的扬琴及声如珠玉的琵琶和古筝,诗情画意,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憩息与调整。
(2)心悸虚者多为心气阴血的耗损,表现为心脾两虚,临床兼有精神体力疲倦,情绪忧郁,音乐选听具有补益脾土,助益心气的乐曲,可在早晨阳光充足时欣赏“火”乐,夜晚临睡前静听“木”乐,其余时间选听“土”乐。可选用《喜洋洋》《步步高》《金水河》《假日的海滩》等。临床已证明,旋律流畅、情调欢悦的乐曲和歌曲对情绪忧郁和精神体力疲倦者效果较好。
(3)心悸属实,伴有面赤,上火,口干,多梦易醒,焦虑,烦闷的症状,可选用《塞上曲》《二泉映月》《秋思》《甘州歌》《雁落平沙》等;兼有瘀血、痰浊症状,如胸闷、痰多,胸前区刺痛,舌苔垢浊,舌有瘀斑等现象的患者,可试用“水”乐,先听3~5分钟,如无不良反应,即可确定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