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失眠
失眠是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贫血等慢性疾病的主要症状,轻者难以入眠,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本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心悸、心痛、健忘等症同时出现。治疗时应相互参照。
失眠有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等,其中情志所伤者较为多见。劳逸失调,病后体虚,或饮食不调,以致心脾不足,气血虚少,心神失养;或肾阴亏虚,心肝火旺,心神不宁等都可以导致失眠;亦可因痰热内扰心神而引起。
多数失眠患者喜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治疗。但使用镇静剂是一种拮抗性方法,副作用很多。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对造血功能、肝脏和肾脏功能、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还会产生耐药性,少数患者会出现成瘾性。使用音乐疗法能调节中枢神经,消除失眠症状,以“治本”作为治疗目的,所以能从本质上建立正常的睡眠秩序。明朝的张景岳认为:“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音乐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令人神安”,是治疗失眠的首选疗法。
选择什么样的乐曲对失眠最好?强烈节奏的音乐容易使患者烦躁辗转,故应予摒弃;而患者熟悉、喜爱的歌曲又常使他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唱起来,故而也应杜绝“投其所好”。
对思怒劳倦损及诸脏,精血内耗者,宜选听和声简单,音乐和谐,旋律变化跳跃较小,缓慢轻悠的乐曲,以二胡、箫等为主奏乐器,中心频谱为125~250赫兹的乐曲尤佳,五行音乐疗法中的“土”乐可以选用。
民乐名曲《二泉映月》也不失为一首催眠佳曲。其旋律为:
这是我们大家都极为熟悉和喜爱的音乐。此曲在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次第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型旋律线,恰似静坐泉边沉思往事。第二句围绕宫音上下回旋,略带几分悲恻。全曲音乐形象较为集中,速度变化不大,以二胡演奏,其声委婉凄切,有时甚如呜咽之声,抒情忧怨,给人一种空荡飘渺的感觉,使人从清醒的现实中渐渐陷入非现实的虚幻朦胧境界之中。但此乐催眠也有不足之处,因其旋律多数熟闻于耳,有的人会因之细心体验而将身心“投入”,感慨万千,从而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难以入眠是失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常常是越睡不着,越是焦急,烦恼更加严重,神经衰弱者多见。除选用抒情缓慢的乐曲和“土”乐以外,“木”乐也可以经常聆听。
睡眠不深或间断失眠,并伴有噩梦,多见于慢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胃不和则卧不安”,宜用“土”乐,此曲以稳重缓慢的节奏为主,可以助脾健胃,消化积食,以助睡眠。
易醒患者,如伴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可考虑选听“水”乐及“土”乐。传统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摇篮曲》《姑苏行》《梁祝》《汉宫秋月》等,悠扬沉稳,舒展柔润,以宁静安谧为基调,具有安神定志,舒缓情思的作用,可以诱人沉睡。
大自然的声音,如山泉、溪流叮咚的水声,清晨林间的鸟鸣,春风秋雨,都能造成一种宁静、旷达清新的气氛,使大脑皮质由兴奋渐入抑制而达催眠的作用。
音乐治疗以睡前进行为好,一般20~30分钟,症状较重者亦可听1小时,音量选择60分贝左右,室内环境要求安静,以冷色为宜。患者的主动配合和信赖,有利于大脑皮质进入抑制,对治疗作用影响较大,此外,音乐疗法前的半小时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尽量保持心境平和。
音乐电疗可采用额枕法,额部电极3毫米×17毫米,枕部电极置双侧安眠穴上,电流强度一般以舒适为度,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15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