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美容音乐

六、美容音乐

爱美是妇女的天性,利用音乐进行美容,已在世界各地风靡多时,是一种公认的简便而又高雅的方法。例如:日本用莫扎特的音乐来防治脱发;中国的幼儿园用小提琴协奏曲和莫扎特的小夜曲来使孩子的面孔更漂亮、眼神充满灵气……这些都是音乐美容的具体应用。

东方人的皮肤,比西方人的细腻,皮肤衰老发生的时间比西方人要晚,皮肤癌的发生率远比西方低。除了人种的差异外,还与以下历史的积淀有关:东方的人文哲学强调“静”,如道家“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观念,尤其是女性,“男主外,女主内”,要求女性相夫教子,贤淑温柔,以顺从为天职,所以内心宁静,追求比较少。东方人历史上以素食为主,荷尔蒙分泌均匀;不像西方人历史上就以动物蛋白为主食,形体高大,性格热情奔放,荷尔蒙分泌过盛。此外,东方的美容理论强调整体观念,从脏腑的功能上来提高美容效果。所以,东方的音乐也最具有美容的效果。

关于中国的人文思想强调“静”,与道家有关,道家的思想一贯是“以柔克刚”“水能穿石”,在养生方面强调“静神”,认为“静则神安,躁则神亡”,而人生在世,全凭精、气、神,中医的经典《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人体的精气神就会滋养机体,不仅能美容,而且能健体、长寿。因此要求人们“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这样才能“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体健貌美,精力充沛。在一般理论上,中医保持容貌的要求是“精神内守,不妄作劳,饮食有节”等,医学理论则以“补益五脏,疏通经络,延缓衰老,清洁养护”为指导思想。另外,中医称美容为“驻颜”、“益容”。

但是,中国人强调的“静”并不是绝对的静,而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如在体育方面,西方人喜欢跑、跳等激烈运动,而中国人最典型的运动——太极拳就是静的代表,其他如气功,也是一样,要求动静结合,形动神静,形成了一种极为高超的养生理论。我们以这些理论作为依据,选择的美容音乐自然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功效,可以体现出中国人独有的养生观和美容观。

在西方,近年来莫扎特的音乐比较多地用于美容等,首先是因为人们能在他的音乐中感受到一种美的境界,能使人心情放松,能使人情绪稳定,在精神(心)方面解除压力,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紧张、焦虑、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则是美容的大敌,所以,莫扎特的音乐在精神上能解除这些导致衰老、憔悴的因素。

莫扎特的音乐用于美容,是与他创作的音乐具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要素有关。在旋律上,莫扎特的音乐比较清丽流畅;在风格上,比较抒情,表达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在结构上,比较工整有致。莫扎特的作品很多,用于美容、抗衰老等方面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等。

其次,在生理变化上,由于莫扎特音乐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具有以下生理效应: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抗心律失常,呼吸变慢,呼吸节奏平稳,减少氧消耗量,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类固醇等物质的释放(这些荷尔蒙会使毛孔变粗,皮肤粗糙),降低代谢,降低肌肉张力,减少出汗等。而这些都是美容所需要的生理基础。

美容音乐在物理能量上,与其他音乐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要求音高平均,旋律变化不大,音高过程不定,但不能有强烈波动,在音色上要有较多泛音,速度平均,不快不慢,音量较响,节奏有规律,乐器选择以中音乐器(如二胡、口琴、手风琴)以及穿透性较强的乐器(如柳琴、古筝等)为主。而这些都是根据上述原理而得到的结论。

音乐能够美容,从物理上来说,是因为音乐的声能可以与皮肤产生谐振。那么,具体的谐振频率是多少,能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参数,从而设计出固定频率的仪器来进行美容?在理论上,这是可行的,而在实际操作上,却几乎无法施行,因为人与人之间,皮肤振动频率差别很大,如白人和黑人,男人和女人,老人与孩子,等等;音乐就更难说清,因为每个音都有自己的固定振动频率,但音乐却不是由一个音组成的,而是由七个音符、三四个音区中的几十个音组成,所以,一首乐曲是不可能有固定振动频率的。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振动频率在100~150赫兹的音乐,对人的皮肤是比较有帮助的,所以,一首乐曲中,在这个范围内的音比较多的出现,我们就可以将其用作美容。一般来说,乐曲的音高偏重于中音区的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比较平均的乐曲都可以适用。

具体来说,用于美容的音乐,不要求有较大的起伏,不能像欣赏性音乐那样,一会儿电闪雷鸣,一会儿风和日丽,那样会造成人情绪的剧烈波动,同时声能的变化过大,会使全身许多器官发生共振,不利于我们要求的“抚慰皮肤”的针对性。而美容音乐,要求音波的刺激量要保持相对恒定和持续,对心理、生理的某一方面恒定发挥作用。所以,音高平均的概念是指音乐的波动维持在两个音区以内,既要有起伏变化以体现音乐的美感,又不致变化过大而达不到持续的刺激量。

其次,音乐中最好有比较多的泛音。音乐中有较多泛音,引起人生理、心理产生平静、快乐的情绪变化,这其中的机制很复杂,主要是抑制大脑细胞的异常电位活动,诱发大脑皮质产生α波(对生理、心理十分有益)。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精确实验,只是观察到:人在悲哀的时候,发出的语音很少有泛音,在愤慨的时候,几乎没有泛音;根据这个观察结果,有意识地用不同的音乐来实验,发现音乐在泛音问题上同样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即:泛音多的能使人安宁和愉悦,泛音少的能引起人激动或紧张。再举例:寺庙里的乐器大多能产生大量泛音,如钟、磬等,人们听到这些声音,便会变得宁静和肃穆,杂念会消除,也是同样道理。

第三,演奏乐曲的乐器应该以中音乐器和穿透性较强的乐器为主。这是因为:这两类乐器的泛音较多。在对人的心理影响上,中音乐器有柔和的心理效应,穿透性较强的乐器使人有渗透的感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美容”这个特定的目标而提出的要求。此外,乐器的演奏响度上大多是中等响度,因为中等响度的音乐给人以安详、温暖、舒适的感觉,这是千余年来一直被公认的理论。另一部分乐器应该是穿透性较强的乐器,所谓穿透性,指某些频响较高的乐器所发出的脆亮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达到的距离远,如柳琴、琵琶等。运用这些乐器,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首先给音乐添加活泼的气氛,前面说过,美容音乐以宁静为目的,但中国人强调“中和”(动态平衡),绝不偏激,如果为静而静,那就是“死寂”。有这样一句话“鸟鸣山更幽”,试想:如果深山中没有鸟鸣,那该多么可怕!将中音乐器和穿透性较强的乐器配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便是为了突出“鸟”与“山”的关系。从“阴阳”的观点说,中音乐器偏于阴,穿透性乐器偏于阳,能造成阴阳平衡的音乐感受。此外,所谓穿透性,其实也是从美容的效果出发,一是能使人产生向皮肤渗透的心理感受,其次也能产生皮肤的谐振,维护皮肤的血液循环。穿透性强的乐器,如柳琴、古琴能产生出金石之声,与肺相应,“肺主皮毛”,所以,能促进“主皮毛”的肺功能,肺功能加强,“皮”、“毛”自然润泽柔顺。

以下介绍一些音乐美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好使用高保真音响播放正版CD音乐,但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不想影响别人,或在一些不方便的场合,还是可以利用随身听,但最好不要用耳塞式耳机,而用封闭式耳机。这样虽然声波作用不到皮肤,但音乐的心理效应以及心理效应产生的心率、血压、呼吸、荷尔蒙、代谢等方面的作用仍然会发生的,同样有美容的效果,只是差一些而已。

在早晚化妆时,可以以美容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亦可在闭目休憩时静下神来体味音乐。在欣赏音乐时,最好能离开音响设备2米左右,并且置身于音响的正前方,这样可以比较好地接收音乐声波,且左右均衡,对听觉最有利。

音量的大小,对皮肤的按摩作用只有很小的区别,没有太大意义。如果声音大到皮肤有感觉的话,人的耳朵会吃不消的。所以,希望以最佳的听觉感受为标准来收听音乐。

当然,无论中西医学,都有许多种美容的方法,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说清的,如:内服药物、药膳、外用药物、面膜、针灸、按摩、气功等,都有很多内容。就美容目的而言,不仅有保健美容,还有健体美容(包括整个形体)、医疗美容(如去除雀斑、粉刺,治疗酒渣鼻、口臭、腋臭、体气等)、美发、去体毛等很多种。应该综合性地、选择性地合理运用。

皮肤疲劳与音乐美容

皮肤的疲劳,并不像身心疲劳那样能使人感觉到,但却会慢慢地侵蚀、损耗皮肤柔润,降低皮肤的抵抗力,进而产生黄褐斑、黑斑、暗疮等,或憔悴、产生皱纹等。因此,皮肤疲倦是美容的大敌。

在怎样的情况下会使皮肤出现疲劳现象呢?

(1)使用过多或过量的护肤品,而不注意洁肤。化妆品长时间覆盖皮肤,毛孔容易被堵塞,无形中增加皮肤的额外负担,使皮肤产生疲劳。

(2)身心过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

(3)过度的日光照射或风霜侵蚀,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尤其如此。

(4)睡眠不足。皮脂分泌的情况会显得紊乱。

(5)过度或不合理的美容护理,如过多的、手法错误的面部按摩,不合理地使用大量美容药物、减肥药物等,均会使皮肤细胞接受过量的刺激而出现疲劳。

皮肤疲劳会造成皮肤失去光泽,抵抗力衰退,粉刺、暗疮容易生长。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皮肤的新陈代谢怠惰,使皮肤上出现的毛病(如暗疮黑印、干燥皱纹等)很难恢复。因此,很多人越美容,黑斑、雀斑却越多。

消除皮肤疲劳现象,简单来说,就是让皮肤得到足够的休息。除了一般的身心休息之外,可以辅以轻柔的经络指压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尽快地使皮肤的新陈代谢调和,来缓解疲劳。不过按摩时选穴要准,方法要正确,手的力度也要控制好,最好请有较高技术的美容医生来做,否则会弄巧成拙。

现代科技研究发现,帮助皮肤缓解疲劳的最好方法是运用无波振动的原理,无波振动能深入皮肤层,使皮肤有如被推拿一般的感觉,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使皮肤得到舒适的休息和积极的恢复。

音乐发出的声波,是最贴近自然的无波振动。解除皮肤疲劳的音乐,应选用大量弹拨乐器(扬琴、琵琶、中阮、柳琴等)演奏的音乐,这些频响较高的乐器发出的脆亮而跳跃的声音,使音乐充满活泼而欢快的情绪,从心理上和生理上营造出轻松喜悦的氛围,如果音乐的和声是大提琴之类乐器表现的柔和、安详、温暖、舒适的背景,则是最佳乐曲。

笔者曾制作过一辑《靓娇容》美容音乐,经测试,每天按时使用该音乐,一个月后,皮肤含水量、柔润度、弹性美容指标等,与使用前相比,均有较大改善。

欣赏音乐时,保持心情平静,细心体验声波作用于肌肤时的感受。音量可略偏高。

睡眠、音乐与美容

距今2100多年以前的中国养生著作《十问》中,谈到睡眠对人体美容的作用时说:缺少正常的睡眠与饮食,就会像烈火烧炙金属一样使人憔悴。并警告人们:“一日不卧,百日不复!”事实也证明,一夜失眠对容貌造成的损害,是十次美容也恢复不了的。

睡眠对美容的作用原理,基于人体生物钟,时间生理学研究发现,女性娇嫩的肌肤,全依赖雌性荷尔蒙的作用,而雌性荷尔蒙的分泌,则依赖副交感神经的兴奋。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时间是在睡眠之中,尤其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人的皮肤也开始处于一天中最为敏感、最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如果此时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副交感神经不能活动,我们的皮肤就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必需的雌性荷尔蒙,天长日久必然会枯萎憔悴。

现代女性出现睡眠障碍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因为社会的高度发展,职业女性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过分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性生活不和谐等因素,对人形成长期而持续的刺激,干扰了大脑的正常工作规律,从而出现睡眠障碍。

音乐的安神催眠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般的催眠曲,都是依神经生理学的原理,参照人体在静态环境下的正常自然节律,如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等波率,以恬美而舒缓的旋律,营造出安宁、静谧的音乐氛围,诱导副交感神经加强活动,使睡眠质量得到提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催眠音乐亦具有美容作用。

我们在选择相关的乐曲时,除一般催眠曲必须具备的要素之外,要注重旋律的美感,最好选择音量、速度、情绪渐缓、渐低的曲子,这样可使催眠的效果更好。

我们希望能在舒缓放松的音乐声中,所有的女性朋友每天都能睡好“美容觉”。

利用催眠音乐来美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入睡前播放,播放时间酌情而定,长短不拘。使用高保真音响播放,切勿使用耳塞式耳机聆听,更不能戴着耳机入眠。注意掌握音量,要低于一般音乐,以45分贝以下为宜。为提高睡眠质量,入眠之后不要立即停止放音乐,最好再持续一段时间(可将两段音乐连放),音乐结束后让录音机自动停止。

此外,美容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减肥,也是妇女孜孜以求的愿望。但是,无论是运动减肥,还是药物减肥,都会令人有不适感或自虐感。笔者曾制作过一张减肥音乐专辑,通过外国保健学家使用和研究,证明有一定效果。并认为其原理在于:进食时播放,会令人神经松弛,进食的节奏减慢,达到减食的效果,坚持使用,每月减肥1~2.5千克。该专辑是一种节奏缓慢,音调柔和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