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有关音乐治疗的常识

附录二 有关音乐治疗的常识

第一节 乐理知识

基本乐理 专门研究有关简谱、五线谱中的记谱方法,以及音列、音程、音阶、调号、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音律、和弦等主要音乐要素的科学,是学习音乐理论、音乐创作的一门基础学科。

音 由于物体的振动,通过空气的传导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对于音乐来说,就是人的声带,乐器的琴弦、簧片、管乐器腔内的空气,以及乐器的皮膜、金属体,或唱片等发音体的振动所产生的听觉结果。音是一种物理能量,音乐治疗就是通过音的运动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从而产生治疗效果的。

音的主要特征为:①音高,②时值,③音色,④音量。

乐音 针对噪音而言。指发音体有规律的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我们听到钢琴、笛子、二胡等乐器,以及歌唱家的演唱等,都是悦耳的乐音。音乐治疗所要求的音基本上都是乐音。

噪音 发音体无规律的振动而产生的、无固定音高的音。但有些无固定音高的音,只要运用得当,也能表现出音乐特性,如我国民族音乐中的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虽无固定音高,但在戏曲音乐中却能产生丰富的表现力。音乐治疗时,某些特定的疾病使用少量噪音,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用打击乐进行无痛分娩,用打击乐敲击节奏训练弱智儿童,等等。

音名 代表固定音高的七个英文字母。即C、D、E、F、G、A、B。它们在五线谱和键盘乐器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各音在升高或降低时,用#(升号)、b(降号)表示。如:# C、bD等。

唱名 歌唱旋律时所用的do、re、mi、fa、sol、la、si七个固定音节。

音级 具有七个唱名和音名中任何一个名称的音。每一个音级都有数种不同的音高,用变音记号来加以区别。各音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音乐中一切音高关系的基础。

音域 乐器或人声所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例如:钢琴的音域是从A2到C5。音乐治疗时,不同类型的疾病对音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胎教音乐应避免高频乐音音区。

音区 音域中的一部分。音域大都可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各音区音色的差异在音乐表现中有重大的作用。一般而言,它们的区别在于:高音区清脆、嘹亮,中音区自然、优美,低音区浑厚、浓重。不同音区的乐音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也不相同。

音色 音的色彩和特性。音色决定于发音体的质料、发音方法和泛音作用。音色是区别各种乐器和不同人声的重要依据。

音高 音的主要特征之一,通俗地说,就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频率。一个音的绝对高度以每秒的振动次数来计算。

音量 音的响度。通俗地说,就是声音的大小。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在乐谱中,用文字或符号来标明音量的大小。在实际使用中,音量与力度相通。

速度 音乐表演时的快慢程度。用文字标明,如:慢板、行板、快板等;也有用曲式体裁的名称来标明速度的快慢,如:“进行曲速度”。速度在音乐治疗方面的作用,往往与心跳、呼吸等人体生理节律相联系。

旋律 也称为曲调。指按一定音高、时值、音量的关系,在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联结起来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民族特征等,都是首先从旋律中表现出来的。当然,在音乐治疗时,旋律的治疗机制,肯定是诱导并纠正听者的情绪和感受,主要作用于人的心理。

时值 音以及音乐中的休止在时间上的长短标准。时值在乐谱中的标记是全音符、全休止音符、二分音符、二分休止符、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等等。

泛音 发音体所发出的音一般都是泛音,即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所产生的基音外,其1/2、1/3、1/4等各等分部分也都同时在振动,产生为基音频率2倍、3倍、4倍的音,这些音即为泛音。泛音能加强基音的音响,形成它的音色。在某些弦乐器上,可以奏出许多音色柔和的泛音。

泛音多的音乐能使人安宁和愉悦,泛音少的能引起人激动或紧张。寺庙里的乐器钟、磬等打击乐能产生大量泛音,人们听到这些声音,会变得宁静和肃穆。

标准音 音乐中用作定音标准的音。现代国际通用的标准音是振动频率为440赫兹的a`音。

音程 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与相互关系。较低的一音称根音,较高的一音称冠音。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音间(包括根音与冠音在内)包含几个音位就称几度。

拍子 将有重音的强拍与无重音的弱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每小节有几拍,即称为几拍子。

拍号 表示每小节几拍子的记号。用分数的形式来标记,如2/4、3/4等;在简谱中,写在乐曲的左上方;在五线谱中,写在谱号和调号的右边。

和声学 是研究和弦、和弦关系与和弦进行的一门作曲理论学科。在和声学的范畴内,有功能和声、民族调式和声、现代和声等多种类型。

和弦 同时或先后发出声响的三个以上的音,它们能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重叠起来。按三度音程叠置的和弦有:由三个音组成的三和弦,由四个音组成的七和弦(因为最低一音与最高一音构成七度音程,故名),包含变音的变和弦等;也有不按三度音程而按四度或其他音程叠置的和弦。

对位法 两个以上声部用对位方法结合的一门作曲理论学科。其方法是使每个声部都具有独立性,同时又彼此和谐,成为统一的整体。

曲式 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说明这些段落的规律性和它们的类型、特点以及句、段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乐句 乐曲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有停顿感,能表达一个乐意。

乐段 乐曲中最基本的具有独立性的完整单位,能表达相对完整的乐思。

轻音乐 是音乐艺术品种中的一类,泛指旋律抒情优美,节奏鲜明,轻松愉快的乐曲,如《渔舟唱晚》。音乐治疗较多使用轻音乐来调节情绪。

交响曲 是近现代乐曲中在音乐表现上最庞大、最复杂、最完整的一种形式,是采用奏鸣曲套曲形式写成的大型管弦乐曲,即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力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常用以反映人类的重大活动。通常有四个乐章。音乐治疗往往使用交响乐做陶冶情操、震撼心灵方面的治疗。

爵士音乐 起源于美国黑人的《木屐舞》,以切分音为主的复杂结构,加上即兴式的旋律,富有特色,曾风靡全世界。“爵士”本来是一位黑人音乐家的名字,他常在黑人居住区的咖啡馆演奏,听众喝彩时总叫喊:“再来一个,爵士!”

在美国,某些爵士音乐被改变了原有的性质,成为一种商品化的、低级趣味的音乐。而在音乐治疗时,对爵士乐的使用需慎重,最好按音乐治疗师开出的音乐治疗处方来选曲。

流行歌曲 本来指情调不健康,甚至低级庸俗,带有商业色彩的歌曲,形成于20世纪初的北美夜总会、舞厅等场所,30年代传入中国,代表歌曲如《何日君再来》《毛毛雨》等。现代所说的流行歌曲,泛指一类曲调顺口,手法通俗,结构短小,易于传唱,与“严肃音乐”相对举的“通俗歌曲”,例如《天涯歌女》等。现代的流行歌曲中也有一些情调不健康的。在音乐治疗时,一般不使用流行音乐,但患者主动式参与、采用演唱、演奏方式时,可以选取他们熟悉而健康的流行歌曲。

第二节 乐器介绍

一、中国民间乐器

1.吹奏乐器

竹笛 笛子的来历,文献上的记载是说:在公元前119年,汉代的使臣张骞在西域带回一支羌笛,然后请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丘仲将其改制,成为现在的竹笛。但也有一些人不这么认为,他们不承认竹笛是国外传进来的,因为在张骞出使以前,中国民间就有竹笛存在,证据就是马王堆汉墓(下葬时间是公元前168年)中出土了两支古笛。

古代将竹笛叫做“横吹”,后来又称做“横笛”。古人对笛子很是喜爱,认为它有净化思想的作用。在乐队中,笛子的地位很高,在没有磬的时候,笛子就成了定音乐器,整个乐队都以笛子的音高为准。古代的文人尤其钟爱笛子,大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睡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杜甫写道:“晚朱横笛好,泓下亦龙吟。”苏东坡则有:“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巍岗。”……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笛子在古人心目中的分量。

竹笛主要有两种:曲笛、梆笛。江、浙、闽、粤一带偏爱曲笛,常常用在昆曲伴奏或者南方地方曲种的合奏中。曲笛外形粗而长,声音柔美圆润,气息悠长,适合表现歌唱性的舒展音调和细腻柔和的情致,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北方对梆笛比较喜爱,河北地区更加盛行,多用于梆子腔或合奏之中。梆笛外形细而短,音色高亢嘹亮,适合表现节奏活跃跳动、旋律起伏跌宕、情绪粗犷奔放的乐曲,具有浓郁的北方地区风格。

箫 “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这首江南儿童歌谣,唱的就是一种叫做“箫”的乐器。

箫是用紫竹制成的,和笛子一样有六个音孔,但不贴笛膜,吹的方法也不同,笛横吹,箫竖吹。箫的音色柔美而古朴,听到箫的演奏就好像是透过薄雾看远山,有一种特有的朦胧感。箫善于吹奏那些恬静抒情的旋律,当它与古琴一齐合奏时,会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深远意境,使人感触万千,流连忘返。

唢呐 唢呐原是波斯国(今伊朗地区)的乐器,明代以前流传到中国。它的名字就来源于阿拉伯语“Surna”。唢呐最早是在军队中用于演奏军乐,流入民间后,由于它能表现浓厚的喜庆气氛,因此深受各界民众的欢迎,明代王西楼写了一首《朝天子》的词,很是辛辣幽默:“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这是描写当官的借唢呐的特长为自己摆威风呢。当然,老百姓也没有忘了它,在婚丧嫁娶的各种场合,都会有唢呐那助兴的音调。

唢呐含在口中吹奏的双簧哨子是用芦苇制成的,喇叭部分多用黄铜,身体部分则用木制,上面有八个音孔。唢呐体形小,重量轻,特别适合行进间演奏。唢呐的音量宏大,音调高亢明亮,非常擅长表现粗犷热烈、欢快活泼的场面。唢呐还有一种特别的功能:能模仿出鸟叫和戏曲唱腔。例如著名的民间乐曲《百鸟朝凤》。

笙 笙是一种极为古老的乐器,它的外形像插翅的凤凰,捧在手中吹奏,很是典雅气派。有诗形容听笙的感受:“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天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笙的种类很多,光是形状就有大、小、长嘴、短嘴、圆斗、方斗的区别,不下数十种。现在民乐队中最常用的是圆形的和方形的笙。

笙的音色甜美柔和,略带簧片振动的沙沙声,色泽明亮。适合演奏和声性的音乐,可以为乐曲增添雍容华贵的气势。

2.弹拨乐器

琵琶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与西方的交往很密切,当时从新疆、甘肃传进来一种“曲项琵琶”,艺人们将它与本土的“汉琵琶”进行了“优点组合”,于是就产生了现在的琵琶。

唐代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琵琶行》,可算是描绘琵琶演奏技巧的千古绝唱。自古以来,琵琶一直受到国人的钟爱,也许要感谢白居易的这首诗。琵琶外形像梨状,演奏时竖抱于胸前,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奏出的音色既柔和明亮,又清脆坚实,好像珍珠落在玉盘里,十分动听。无论是优雅安静的“文曲”(如《阳春白雪》),还是壮怀激烈的“武曲”(如《十面埋伏》),都可以用琵琶独奏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琵琶极富表现力,所以多担任独奏。著名的曲种苏州评弹,甚至只用琵琶和三弦两种乐器作伴奏。

三弦 这是明代出现在中国的一种拨弦乐器。由鼓头(共鸣箱,两面蒙蟒皮)、琴杆、琴码、琴弦等组成,琴弦三根,所以名叫“三弦”。

三弦分大、小两类。大三弦音色浑厚而响亮,是大鼓曲艺等北方曲种、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小三弦音色清脆而明朗,是弹词、昆曲、“江南丝竹”等南方曲种、剧种的主要乐器。两种三弦都可以用于独奏、伴奏和合奏。

扬琴 扬琴原是古代波斯、阿拉伯的民间乐器,明代末年传入中国。扬琴大大的、扁扁的梯形木制音箱,两边设有许多琴轴用来张弦,琴弦是用钢丝或尼龙丝制成的。演奏时双手各执一柄很有弹性的竹扦敲击琴弦。扬琴的音色清脆明亮,能产生余音缭绕的效果;双手一齐敲击,很适合演奏快节奏的音符,营造出一往无前的强烈气氛;也能演奏那种悠远纯净、空谷回声以及鸟语花香、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色,表现力十分丰富。

阮 又叫“阮咸”,据说是晋代人阮咸发明的,所以用他的姓名来命名这件乐器。

阮的外形圆圆短短的,就像一轮圆月,弹拨出的声音很是优雅。当年昭君出塞,怀中抱着的乐器就是它。阮分为大阮、中阮、低阮、小阮。不过现在的乐队里,一般不用低阮(发音很低)和小阮(发音很高)。

阮的音色圆润,显得饱满丰厚。它的演奏方法和琵琶很相似,但技巧却简单多了,这就使它缺少表现力。阮很少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多半是作为和声乐器在乐队中演奏和弦。

古琴 因为这件乐器的历史非常悠久,现代人才把它叫做“古琴”,古代就叫“琴”,或者叫“七弦琴”。据记载,早在周朝时,古琴就是宫廷礼乐的一件主要乐器,所以,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古琴、琴曲、琴家的故事,例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等,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全书贯穿一首琴箫合奏曲——笑傲江湖曲,书中说是据古琴曲“广陵散”改编的,这首广陵散,至今仍被古琴家不断演奏。

古琴长约1.2米,宽约20厘米,形体并不大,琴身用梧桐木或杉木制成。根据习惯,总是被漆成黑色。古琴有七根弦,在弦的外侧镶嵌着十三个用贝壳或玉石做成的小圆点,称作“琴徵(音纸)”,琴徵用来标明泛音的位置,提示按弦。演奏之前,点上一炷香,轻烟袅袅之中拨动琴弦,让琴声将人带进怡情养性、虚静空明的忘我境界,确实让人陶醉。

古琴音色明静而深沉,风格古朴而浑厚。它的音量较小,适合在小范围内演奏或弹唱。古琴和其他乐器不同,从未进入过民间,只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这是由于演奏家们不以好听为目的,只是着重追求一种精神上的韵味和意境,所以无法普及,就连演奏时的乐谱,也是一种天书般的“减字谱”。

古筝 古筝过去又叫做“秦筝”,因为它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国,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乐器。

古筝的主体模样是一个中间略为拱起的长方形共鸣箱,用桐木制作而成,琴弦很长,双手、单手都可以用来拨弦。目前常用的筝有二十一弦筝和二十五弦转调筝。古筝的音域很宽广,可以演奏四个八度,音色明亮而清脆,擅长演奏自然景色中幽泉山谷、渔舟唱晚、惊涛骇浪、平沙落雁的场景。

柳琴 外形与琵琶很相似,但比琵琶小。二十四个品位,三根弦,按四、五度关系定音(d1g1d2或d1a1d2),音域约三个八度(d1—d4)。柳琴发音清脆爽朗,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中国大陆江淮地区地方戏柳琴戏、泗州戏的主要伴奏乐器,现在也用于其他乐队的合奏或独奏。

3.弓弦乐器

胡琴 胡琴是一类乐器,包括二胡、中胡、板胡、京胡、高胡、坠胡、马头琴等很多种。下面选择前四种加以介绍。

胡琴在中国内陆地区的历史并不长,大约在宋代才从北方少数民族的“奚琴”发展而成。

胡琴类的乐器,构造都很相似,都有一个共鸣箱(琴筒),用木筒或竹筒制成圆筒形或六角形,一端蒙蟒皮或蛇皮,有两根琴弦,两弦音高为纯五度关系。琴弓的马尾夹在两弦之间,拉动起来,便发出声音。胡琴类乐器的表现力非常丰富,运用各种弓法,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无论是柔美歌唱的旋律、活泼欢快的节奏、紧张激烈的场面、哀怨凄婉的心情,或是静谧深沉的环境,都可以通过演奏者的技巧和意愿表现得酣畅淋漓。此外,通过一些特殊的表现技巧,还可以模仿人声、唱腔、飞禽走兽的啼鸣声。

二胡 发音柔和优美,演奏技法丰富,是中国民族乐队的主要乐器,类似于西洋乐队中的小提琴。可作独奏、合奏、重奏和伴奏。

中胡 外形同二胡,仅琴筒较粗,琴杆较长,琴弦较粗,音色也因此比二胡宽厚而有力度。适于表现较深沉的情调。

板胡 又叫“梆胡”、“秦胡”。板胡的琴筒用椰壳制成,琴杆以红木制作。音色高亢而嘹亮,结实而有韧性,在民乐合奏中,常常担任音声部,或是用它的音色来表现一些情绪强烈的领奏。北方地区比较喜爱板胡,在秦腔、评剧、河北梆子、晋剧、吕剧等地方剧种及曲艺说唱中,板胡是一件主要的伴奏乐器。

京胡 这种胡琴主要用于京剧的伴奏,所以称作“京胡”。它的琴筒和琴杆都是竹制的,琴筒很小,琴杆很短,发音高而尖锐,穿透力极强。

4.打击乐器

编钟 编钟是一种极古老的乐器,由于这种乐器是用金属制造的,容易保留,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各种出土的古代编钟原件,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者,是三千多年前西周时代的出土文物。

编钟用金属(大多为青铜)制成,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木架上,手执木槌敲击这些钟来发声。在古代,它主要在祭祀或者举行大典时演奏。由于它体积笨重,价格昂贵,所以只能在宫廷内或官员府内使用,民间未有流传。清代乾隆年间,曾用黄金铸造了一套十六枚的编钟,重量达一万三千四百两,金碧辉煌,美轮美奂。这恐怕是世界上价格最高的一件乐器了。如今,所有出土的编钟都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深藏在博物馆内。

在历次出土的古代编钟中,每套的数目都不一样,有7枚、13枚、14枚、16枚等,最多的是一套65枚、重量达2500多千克的战国编钟。

每一枚编钟都有固定的音高,不同音高的编钟组合,便能敲奏乐曲。这种乐器的声音洪亮,余音很长,悠扬悦耳,适合演奏悠长缓慢、庄严肃穆的曲调。唐代诗人裴元有一首《律中应钟》诗,描写了编钟的音色:“……商声辞玉笛,羽调入金钟。密叶翻霜彩,轻冰剑水容。”

板、木鱼 板和木鱼都是以木击木发出声音,以作为乐曲的节奏。板,指拍板。一般用檀香木做成,所以又叫“檀板”。几块板子大小不等(常用三块),串在一根绳上,靠手腕的摆动撞击出声。它在民乐合奏和戏曲音乐伴奏中普遍运用。常见的用法是在强拍上敲击。

木鱼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栗子状的木疙瘩,中空,另外配有一只小木槌用来敲击。最早木鱼是佛教做法事时用的法器,现在普遍用于民乐合奏。演奏时常与板一起运用,重拍时用板,轻拍时敲木鱼。

锣、鼓、钹 喜庆活动时敲锣打鼓,这是中国的习俗,所以国人对锣、鼓并不陌生。鼓自从在三千年前出现时开始,就始终是一件重要的乐器,在祭祀、庆典、娱乐等活动中都少不了它;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一向是“闻鼓而进,鸣金(铙)则止”——听到鼓声就要前进,听到铙声马上收兵。目前常用的鼓有大鼓、京堂鼓、擂鼓、缸鼓、点鼓、腰鼓、八角鼓等。形状大同小异,大家都很熟悉,这里不再介绍。

大鼓的体积较大,要放在木架上演奏,打法灵活多变,既能奏出节奏变化又能奏出音色变化。大鼓的声音坚实而低沉,共鸣很好。另一种较常用的鼓是板鼓,板鼓的声音坚实清脆。近年来,人们把四只大小不同的板鼓排列起来演奏,因为可以奏出不同的音高,所以增强了表现力。

锣以青铜制成,有很多种类,小的几寸,大的数尺。常用的锣有大锣、小锣、云锣。大锣的声音洪亮强烈,其势粗犷;小锣清脆而有诙谐色彩;云锣由十面发音不同的小锣组成,声音清晰而又明朗,可以奏出优美如歌的旋律。

钹,又叫“镲”。形状像顶草帽,两扇钹对击出声。钹亦有大小之分,大钹声音沉重厚实,小钹声音清亮而又尖锐,敲击边缘时则发出“令令”之声。

二、西洋乐器

1.弦乐器

提琴 在交响乐演奏的舞台上,观众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数目众多的提琴队伍。它们在台上黑压压的一大片,占据了乐队的一半以上。所以,人们把提琴看作是管弦乐队的基础。

提琴共有四种,按形体的大小排列,从小到大分别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它们的外形一模一样,只是大小的区别而已。不过,因为大小的关系,声音却是一个比一个更粗、更低。

小提琴:小提琴有个美称,叫“乐器皇后”,它的身体小巧玲珑,装有四根琴弦,以音定名,分别叫作G弦、D弦、A弦、E弦。演奏时左手握琴,架在左肩上,用下巴轻轻夹住,然后用左手按弦,右手拉弓,声音便可发出。小提琴的音色柔韧优美,好像女高音在歌唱,音域也很宽广,能拉出三个半八度的音区。最外面的E弦,声音明朗清澈,透明而富有光彩,演奏时使用最多;第二、第三根A弦和D弦,音色柔和典雅,用来表现充满诗情画意的柔情最为合适;最里面的G弦,声音深沉而有力度,巴赫有一首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就是在这根弦上演奏的。

小提琴的演奏技巧非常复杂,光左手指法就有单音、双音、八度、十度、泛音、颤音、滑音等,右手弓法也不少,有连弓、分弓、跳弓、顿弓、抛弓等,还有一些特殊演奏技法,如拨弦、弓杆击弦……如此复杂的技法,难怪能演奏感情丰富的乐曲了。

中提琴:中提琴除了比小提琴略大一些以外,其余如构造、演奏方式和技巧完全和小提琴一样。但它的音区比小提琴低五度,好像是一个女中音在歌唱。

中提琴的声音有点闷,好像歌唱家带点鼻音,音色较暗,稍粗糙,这决定了它可以表现柔和温顺深沉,或伤感忧郁的曲子。在乐队中,除特殊旋律外,中提琴一般只作和声伴奏。

大提琴:大提琴比小提琴要大许多倍。这样放大的琴身和加长了的琴弦,使它的声音也具有了另一种魅力。与小提琴相比,它的声音更有情感特征,更与人声接近,好像男声歌唱家,给人以亲切感。

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决定了它长于表现宁静悠远、深沉委婉、感情色彩强烈的慢速度音乐。圣桑的著名大提琴曲《天鹅》,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大提琴的表现力。

其实,大提琴在乐队中更多地用于乐曲的低声部演奏,是乐队中极其重要的低音乐器。

低音提琴:低音提琴的外形比大提琴还要大得多,比一个普通成年人个子还要高。

低音提琴的声音浑厚低沉,有很饱满的共鸣,它在乐队中总是担任低音声部,用那浑厚而饱满的共鸣音,为优美的乐曲演进铺上一条柔和松软的地毯。

2.木管乐器

长笛 在所有的木管乐器中,长笛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由三节圆柱形金属管接插而成。笛身开有14个以上的音孔,音孔上装有音键,吹奏时音键迅速开合,十分灵活。

在管弦乐队中,长笛总是担任管乐器中高声部的演奏。它的音色透明而柔美,带着一些淡淡的冷漠。长笛擅长表现自然界的景象景物,如森林、春天、流水、鸟鸣、风声、回声等。

双簧管 双簧管呈长圆锥形,吹口在管身上部,装有两个簧片合成的哨子。它的机械装置很像长笛,但长笛横吹而双簧管竖吹。

双簧管有着接近人声歌唱般的音色,带些鼻音。它的音色丰满,给人以典雅动人的感受,长于表现田野牧歌、乡村景色,也能奏出恬静、悲哀、沉思等情感形象。

单簧管 单簧管有“木管王子”的美誉,这是因为它能演奏出华美的音色,表现出丰富的内涵。这种乐器由五个部分接插而成,不用时可以拆开收藏。多数演奏家喜欢使用bB调单簧管,因为这种单簧管的音色更加富有表情。

单簧管的低音区音色圆润深沉,穿透力很强;而高音区的音色却明朗、华丽,富有女性化特点。这许多特点,使得单簧管在表现内心情感变化方面,以及一些描写性的、戏剧性的甚至舞蹈性的音乐形象时,很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单簧管在演奏的灵活性上仅仅次于长笛,但在表现力度上却是乐队中最出色的,它可以从几乎没有声音的“倍弱”直接升至“倍强”的力度,也可以反过来。在乐队中,单簧管的音色可以和所有乐器的音色融为一体。担任独奏也同样有无限的魅力。

大管 大管的管身很大,由五节木管接插而成。在演奏时,必须用细绳把它挂在脖子上。这样可以分担大管的重量,腾出手来按键。演奏时吹动吹口上的簧哨而发音。

大管在乐队中是一件重要的低音乐器,作用是担任独奏、演奏和声或低音。它的音色接近男声,温和而有力度,能发出像圆号一样有光彩的声音,低音区的音色很像管风琴的低音,但显得笨拙。这些特点,常被用来刻画老人的形象;由于它的音质带有戏剧性和诙谐性,又常用来刻画一些神秘气氛或滑稽场面。

3.铜管乐器

圆号 圆号是由大约5.4米长的铜管卷曲而成的,管子的出口处变大,像一朵盛开的大牵牛花。吹奏时,将喇叭口向右,右手托住号身,左手按动活塞,通过嘴吹发音。

圆号的音色奇妙多变,像一块丰富的调色板。它既能表达优雅诗意般的情调,也能表现热情奔放、勇往直前的场面和悲伤冷漠的性格。在乐队中,常用来描写山谷回声、草原号角、森林晨曦、湖畔薄雾等自然景象,也能用来演奏强有力的节奏型乐曲和抒情性旋律。由于音色的特点,它可以连接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音色,所以被称为管弦乐队中的“桥梁王子”。

小号 小号原先是用来鼓舞并指挥军队作战的,这种作用一直沿用到现代。

小号是铜管乐器中演奏起来最灵巧的乐器。它吹奏出的声音洪亮无比,却用不了多少力气。小号的发音清晰有力,有一种男性的豪放性格,所以常用来吹奏那些具有号召性或史诗性的旋律,以表现辉煌的胜利、嘹亮的号角、行进的队伍,或者远方的曙光、明媚的阳光、暴风雨的前兆等场面,有时也能演奏出很粗暴和很恐怖的声音。

乐队里即使只用一支小号,它的声音也可以和整个乐队的所有乐器相抗衡,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都要加上弱音器来演奏。

长号 长号的音色好像是小号音色在低音区的延续,而在外形上,它不光比小号的体积大,而且多出了一根伸缩管,这根管子的作用类似于其他铜管乐器的键,是用来改变音高的。吹奏时用左手握号,右手拉动伸缩管。

长号的发音辉煌而有力度,音色饱满而又圆润,有一种凯旋般的气势。它强奏时声音宏伟嘹亮,弱奏时柔和而有魅力,很有歌唱性。长号善于表现各种描写性的音乐,如英雄气概、风暴肆虐、葬礼场面等,也可以演奏抒情、叙事、回忆、怀旧性质的旋律。

4.拨弦乐器

竖琴 竖琴的样子很可爱,像是一张经艺术变形后的弯弓,又好像是一把半开的折扇。在许多卡通片中,我们常见到仙女拨动竖琴,唱着动人的歌曲。竖琴是一件非常古老的拨弦乐器,它有一人多高,上面张着46根弦,琴身下方装有七个踏板,踩动时可以调整音的高低。演奏时除了双手的小指外,其余手指都可以参加拨奏,无论是单音还是和弦都可以自如地奏出,而琶音的进行是它最有特色的一种演奏方式。

竖琴的音色非常柔和,音响华丽而又飘逸,共鸣的声音也很好。但它的发音很细弱,很容易被其他乐器的声音所淹没,因此在乐队中常常在弱奏时出现。竖琴非常适宜表现一种朦胧的意境,或是神秘的色彩,而潺潺流水、万籁俱寂等景象,更是它表现特长的地方。

吉他 流传世界各地的吉他种类很多,但运用最多的是西班牙吉他,而且大部分著名吉他演奏家也都是出身西班牙。吉他的音色十分迷人,有一种很强烈的浪漫气息,许多流浪歌手、行吟歌手因此而特别喜欢它,身挂吉他,边走边唱成了他们的代表形象。

吉他可以用手指拨奏,也可以用指甲或弹片演奏。它的音质纤弱、柔美而高贵,音质变化丰富多彩而且有层次感,擅长演奏优美如歌的旋律和丰满的和声,也可以奏出复杂的多声部旋律。此外,用高、低、中三种音域的吉他就可以组成一个小乐队。

5.键盘乐器

管风琴 管风琴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乐器,最大的管风琴有几层楼高。它有两层键盘,手键盘通常有61个音,脚键盘则有32个音,演奏时手脚并用。每一个音都配有100支音管,这些音管的直径,最小的几厘米,一般的20厘米左右,最大的音管直径有60厘米、高度达12米!这样近万支音管竖在键盘上方,其雄伟壮观,可以想见。如此众多的音管,必须靠电力或其他动力鼓动风箱供气才能发声。所以,管风琴的位置一般都是固定建造在教堂、音乐厅等建筑之内,成为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管风琴的音量宏大,音色庄严肃穆,使人产生崇高圣洁的感受,一般都是在教堂中演奏宗教音乐,它能为教堂之类的场所增添浓重的高雅气氛。这种乐器在中国乃至亚洲都很少见,我们一般只能在录音中欣赏它那雄浑的声音。

钢琴 第一台现代式样的钢琴是1721年由德国的格利姆制作完成的(一说是1710年由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根据古钢琴改制而成)。自它诞生以后,经过100多年的不断改进,如今成了人们心中的“乐器之王”。

钢琴的琴键按十二平均律半音排列,通常为八十五键或八十八键。音域宽广,音色变化丰富,是一件技巧性很强的乐器。它在音色上所具有的最细腻的表现力,以及技术上仿佛无穷无尽的变幻手法,吸引了自巴赫以来几乎所有伟大的作曲家。例如,肖邦在一生中专写钢琴作品,其他乐器从未染指。现有的大量的经典钢琴曲,即使一个人苦练一生,也不能一一都弹奏一遍。

钢片琴 钢片琴的出现只有100年的历史。它的名称来自意大利语“celeste”,意思是“天上的”“清脆的”,从它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声音特点了。

钢片琴的外形好像小型风琴,演奏时敲击键盘,带动小木槌敲击钢片,木槌头上裹有厚绒,因此,发出的声音不能延长,但音色纤弱优雅、柔和而朦胧,听了这种声音有如临仙境之感,凡是描写夜色、梦境、仙境的场面,少不了要用到它。当然,它的声音纤弱,决定了它只能在乐段的弱奏部分作为装饰性的色彩乐器来使用,而不能当作独奏乐器。

6.打击乐器

钟琴 钟琴起源于东南亚群岛,最初是把一些不同的小钟悬挂起来,用小槌敲击发音。以后改用小金属板代替小钟,成了现在的模样。

现代的钟琴一般用二十五块不同尺寸的小金属片系在木杆或弦上,固定好,放在盒中,演奏时用两支硬木槌或金属槌敲击。此外,还有一种键盘式钟琴,是以键盘带动小槌来敲击小金属板发音的,虽然演奏起来更方便,但演奏员更喜欢用声音明亮的木槌式钟琴。

钟琴的声音明亮悦耳,温柔动人,音响洪亮,穿透力极强,即使整个乐队都在演奏时,也能清楚地听到它那银铃般的声音。

钟琴常常用于各种描写性、幻想性之类的乐段,以造成金属回声般的效果。

木琴 木琴是最适宜表现儿童题材的乐器,是用长短不一的长方形小木板排列起来、用木槌敲击发出声音的。

小木板的数目有32~42块不等,这主要根据琴的大小来决定。木板的大小、厚薄不一,愈厚愈小音愈高,愈薄愈大音愈低。

木琴的声音清脆而坚硬,有点像民族乐器中的小木鱼,短促干脆,穿透力很强,很适合演奏快速的华彩性或技巧性的乐段,琶音式的和弦也能奏得很好。用木槌在小木板上快速划奏出的滑音奏法,则是木琴演奏的特色。

定音鼓 定音鼓的起源很早,15世纪时就在欧洲被广泛使用。它的外形像一口金属锅子,上面蒙着很高级的皮革。鼓的下方有一个踏板,踏上去可以改变鼓皮的松紧,调节出高低不同的音来。在演奏时,通常同时使用大、中、小三只发音不同的定音鼓。

定音鼓的声音总让人想起雷声,响亮、有力,既深沉而又有共鸣。它不光能奏出雷鸣海啸般的强音,也能奏出隐约可闻的极微弱的声音。定音鼓的这种力度变化幅度上的惊人效果,是任何一件乐器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定音鼓通常在加强乐队音响起伏时运用,它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能将乐队的音响排山倒海地推向最高点,然后又在隆隆巨响中逐渐弱下来,进入乐曲的最低潮,那轻轻地敲击让人感受到抚摸般的快慰。

铃鼓 小朋友们对铃鼓并不陌生,幼儿园里做游戏、唱歌、跳舞时经常要用到它。其实,乐队里也要经常用它,只不过乐队用的铃鼓制作得精细些,其他没有什么区别。

铃鼓是在一个木质的圆圈上张一块羊皮,木圆圈上松松地装上一些小金属片,只要在鼓面上轻轻一碰,金属片就会叮当作响。铃鼓可以轻松地敲击出各种复杂的节奏花样,用力敲时,发出的声音响亮干脆,像枪声一样;如果用振动的方法摇奏,它的声音就变成了一片哗啦啦的金属声。

铃鼓最常用于烘托欢乐轻松气氛的舞蹈性场面,儿童音乐中是极多见到的节奏性乐器。

钹 钹是两片又大又圆的金属片,用合金制成,质量好的钹含金又含银。在金属片中间穿有皮套,拇指伸进去就可以握住它。

演奏时,可以两手各执一片,互相对击,这时会发出一种破碎的声音,响亮得使人惊心动魄。钹响过之后,共鸣声可以持续很久,如果不要它持续,演奏员会立即将钹往身上一碰,钹声便突然消失。

有时,演奏员会将一片钹悬挂起来,用小槌极快地轻敲,钹便发出一阵像金属雨般的声音;如果用小树枝来敲,发出的将是树叶沙沙声;如果用大鼓槌猛击一记,钹就会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声巨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