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食欲不振

十五、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指食欲减退,甚至不思饮食或厌食。出现症状的原因有的是精神系统受到影响所致,如激烈的争吵以后不想吃饭,有的则是局部或全身性病变的影响,例如高热患者多半没有胃口。在以上原因的作用下,人体胃肠道的张力、消化能力都减退,所以茶饭无味,不思饮食。

有许多疾病可以影响消化功能,如肝胆疾病、心肾疾病、内分泌疾病、各种急慢性感染等。如果是这些疾病引起的厌食,应该针对病因,按照有关疾病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对于胃肠功能减退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以及各种精神因素引起的厌食,采用音乐疗法则效果较好。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精神抑郁、食积胃脘,或久病损伤脾阳所致。

利用音乐来促进食欲古已有之。《周礼·天官·膳夫》云:“以乐侑食,膳食受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以造。”这是说周代君王在进食时,以音乐来佐餐助食。在我国历史上,音乐佐餐除了是身分地位的象征外,主要用于开胃助脾、促进食欲。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适宜的音乐确有提高消化系统自主神经兴奋性,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音乐传到体内,胃肠蠕动、心跳、肌肉的收缩等与之发生有益的共振,体内的各种活动协调一致,同时音乐又激发人体本身的能量,使其由静态变成动态,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消化液,包括唾液、胆汁、胰液的分泌,提高食欲。此外,在进餐时选听一些优雅的音乐,还可以安定情绪,不受外界的干扰,专心品味佳肴。

促进食欲选择什么样的音乐为好呢?总的来说,应以亲切、优雅的乐曲为主,节奏最好合于人的心律,避免节奏过快而使心情紧张。根据中医辨证,脾虚纳差常伴有面色萎黄、倦怠无力、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脉沉细等症状,乐曲应以旺盛脾土功能的音乐为主,可选听《中花六板》《鲜花调》《霓裳曲》等。

精神所致的纳差,常伴有消瘦、精神忧郁症状。音乐可选用江南丝竹乐曲,节奏欢快,使人心情畅悦,以增加食欲,可根据患者的喜好、性格选择。

不过,进餐时听音乐必须注意音量适当,如成噪声,则非但无益,而且有害,会加剧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