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概览

耀州概览

北部温凉半湿润区 无霜期短,降水较多,农作物一年一熟。

中部温和半干旱区 无霜期较北部长,降水量仅次于北部,农作物两年三熟。

南部温暖半干旱区 无霜期长,降水较少,农作物一年两熟。

耀州区光能资源丰富。2017年,日照总时数2023.9小时,比常年偏少229.1小时。年降水总量546.0毫米,比常年偏多2.5毫米。年平均风速2.0米/秒。主要灾害有高温、干旱、冰雹、强降水、大风等。

【河流 水系】 区内河流均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较大河流5条(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浊峪河、清峪河),2公里以上的溪流141条,泉水640余处。除漆水河外,其他4条河流均源于本区。境内流程全程236公里,总流域面积1617平方公里。长流量3.5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664亿立方米。

漆 河 区内第二条大河,发源于铜川市印台区北崾岘,在耀州城区南与沮河交汇流入富平县。区域流程10公里,流域面积219.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6.6‰,年平均径流量1487万立方米,流量0.25秒/立方米。

沮 河 区内第一条大河,发源于北部长蛇岭南麓,全程77公里,流域面积878.5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3‰。年平均径流量6210万立方米,流量2.1秒/立方米。

赵氏河 源于耀州区吕村河、陈村河两支流,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224.1平方公里,平均比降6.6‰,年平均净流量1487万立方米,流量0.25秒/立方米。

浊峪河 发源于耀州区小丘镇北部安沟村,经关庄镇、小丘镇、坡头街道(属新区),南入三原县,汇于清峪河。境内流程22公里,流域面积85.8平方公里,河床比降7‰,年平均径流量550万立方米,流量0.07秒/立方米。

清峪河 发源于耀州区小丘镇境内,向南流入三原县。区域流程22公里,流域面积85.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7‰。年平均径流量1630万立方米,流量0.13秒/立方米。

【土壤 土质】 按照全国土壤分类标准,耀州区土壤分为6个土类(褐土、黄土、垆土、黑垆土、淤积土、红土)、9个亚类、16个土属、29个土种,其中褐土面积最大,黄土次之。中壤土占土壤总数的88.8%,沙壤土占10.8%,重壤土仅占0.4%。中壤土有垆土、黑垆土、黄土和褐土,质地良好,粘沙粒含量适宜,孔隙度适中,通气、透水、保土、保肥性能良好。重壤土有淤积土和红土,其中红土质地黏重,通透性不良,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沙壤土多分布在北部石质山地,沙粒含量高,漏水、漏肥不耐旱。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1.02%,碱解氮37.9ppmm,速效磷8.5ppmm,速效钾183ppmm,除后者含量较高外,其他均属中下或较低水平,耕层养分比例失调,氮多磷少最为明显,约占耕地面积的63.1%。

【自然资源】 耀州区资源丰富,已发现自然资源有10多种。

植物资源 本区境内有维管束植物和栽培植物176科、384属、802种,分别占全国科、属、种的30%、11.9%和2.4%。地理条件较黄土高原其他地区更为优越。

土地资源 耀州区土地资源丰富,为黄土高原厚层区,土质肥沃。2017年末,全区有耕地总资源52.0873万亩,比上年减少0.06%,其中:常用耕地42.5030万亩,比上年减少0.12%;临时性耕地9.5843万亩,比上年增长0.25%。园地11.6576万亩,林地112.7732万亩,草地26.331万亩,其他用地0.51万亩。年内减少耕地0.052万亩,其中耕地改为园地47亩,国家基建占地291亩。

森林资源 耀州区多山地峡谷、梁峁丘陵地貌,气候温和,森林资源丰富。2017年底,耀州区林业用地面积153.46万亩,其中有林地76.93万亩,疏林地10.82万亩,灌木林地36.68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9.03万亩,苗圃地0.04万亩。全区活立木蓄积量19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用材林木主要树种有油松、刺槐、中槐、侧柏、山杨、柳、楸、榆、泡桐、白皮松等。经济林木有苹果、梨、桃、杏、枣、柿、核桃、杜仲、樱桃等。观赏树木有苏铁、银杏、龙柏、龙爪槐、水杉、法桐、女贞、五角枫、垂柳等。

中药材资源 耀州区有各类中药材400余种,其中140余种为国家收购品种,主要有党参、黄芩、黄芪、柴胡、防风、连壳、茵陈、苍术等。唐代,党参、黄芪以“宜党”“华原芪”而著称于世。清代,黄芩被选为贡品,号称“耀芩”。

水资源 耀州区水资源丰富,区内主要河流5条,年径流量达10.9亿立方米。有桃曲坡、高尔塬等中小型水库6座,总储水量58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平均8088万立方米,其中可开采资源量4090万立方米,纯资源量达215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耀州区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灰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石油、天然气等1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近40亿吨,石灰石储量100多亿吨。

耀州区地处“渭北黑腰带”中部,石炭纪、侏罗纪煤层丰富,主要分布于瑶曲、庙湾、照金、石柱等镇。石灰岩总储量约18亿立方米,质地优良。油页岩储量约370万吨。耐火黏土分布稳定,矿石纯,品质优良。其他矿产资源有装饰石材、铀、铁等。

【建制沿革】 耀州区古为雍州之域,秦属内史地,西汉景帝二年(前115)始置祋祤,魏、晋称泥阳,隋、唐称华原,武后时改永安,唐天祐三年(906)置耀州,历经宋、元、明、清,一直沿用此名。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州设县,始称耀县。1949年4月28日,耀县解放,属三原分区。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划属渭南地区,1980年1月划归铜川市。2002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铜川市耀州区。

【行政区划】 全区下辖8个镇(石柱镇、董家河镇、孙塬镇、关庄镇、小丘镇、照金镇、庙湾镇、瑶曲镇)、3个街道(永安路街道、天宝路街道、锦阳路街道),117个行政村、9个板块型社区(孝义社区、邻德社区、解放社区、南泉社区、崇德社区、东站社区、天宝滩社区、华原社区、塔坡社区)、3个单位型社区(水泥厂社区、下石节煤矿社区、陈家山煤矿社区)。区政府驻地永安路街道文营路中段。

【名人名胜】 耀州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精英荟萃。古有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史学家令狐德棻、书法家柳公权,北宋山水画家范宽,近代有陕西辛亥革命先烈宋向辰、任师竹、樊灵山,以及创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老一辈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中国悠久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家乡陕西视察,专程到照金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参观革命旧址,传承红色基因。

耀州区自然风光绮丽,文物古迹遍布。药王山,距城东1.5公里,五台环拱,古柏参天,殿宇宏伟,碑石林立,既是医史文物、石刻艺术的宝库,又是风光宜人的风景名胜。耀州文庙、神德寺塔、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旧址、祋祤宫遗址等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大香山,新兴的旅游胜地锦阳湖生态园、玉门自然风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旧址、照金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等。

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先贤辈出的耀州孕育了独特的绿色养生文化、墨色书画文化、金色佛教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耀瓷青色文化,享有“一圣四杰故里、养生保健福地、西北革命摇篮、千年佛教圣地”等美誉,逐步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人 口】 总人口:2017年,根据人口抽样调查,全年常住人口23.75万人,出生率为10.83‰,死亡率为6.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13%。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区总户数达75864户,户籍人口237741人,其中城镇人口57481人,乡村人口180260。在户籍人口中,男性123776人,占52.1%;女性人口113965人,占47.9%。

【人口密度】 2017年,耀州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2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永安路街道,每平方公里8935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照金镇,每平方公里32人。